立春迎“雨水”,养生应该注意什么,专家来支招
本周末将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
今年立春“不一般”
双春遇上闰2月
寓意风调雨顺,好事成双
预报显示,周末将有雨水降临
憋了三年准备行通济的市民
记得带伞有备无患
截图:佛山天气
虽然降雨带来的降温幅度不大
但早晚依然寒凉
一年之计在于春
市民养生应该遵循怎样的方法呢?
专家来支招
☟
古籍《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季养生之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养生之生活起居
我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刘继洪主任医师指出,春天最重要的就是让气机疏通,发越阳气。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市民养生保健要注意改变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来适应春天的到来。
1.调理作息
要做到夜睡早起,此之所谓“夜”也不应当晚于23:00。
2.护养身心
天气晴好时多到外面散散步,看花开,听鸟鸣,疏导情志,做到身心愉悦。
3.注意春捂
穿宽松的衣物,长发可放下,勿过于束缚,顺应生发之气。
4.合理饮食
可多吃韭菜、芽菜、葱,少吃滋补的羊肉、酸敛之物等。
5.适当运动
当以太极、八段锦等缓慢节奏的运动为主,勿令汗出淋漓。
6.梳头按摩
春季常梳头既可按摩头部穴位,也可通达阳气。晋代嵇康所著《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中也提到“发常梳”。具体的做法是将手掌互搓,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到后颈部。早晚各做10次。
春季养生之饮食原则
万物复苏,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加上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天气又阴晴不定,通过饮食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饮食清淡——消春火
ONE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黄绿蔬菜——防春困
TWO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细选食物——少疾病
THREE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
胃肠疾病——要当心
FOUR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这些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
祛痰养肺——保平安
FIVER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春季养生之清香花茶
刘继洪提到,花茶味甘而兼芳香辛散之气,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他推荐市民朋友们饮用这几款花茶:
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可谓春天最佳饮品。具有行气止痛,解郁散结的作用,可缓解胸腹胀痛,下痢里急后重等病状,为止痛之食疗佳品。
菊花茶: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可以防止眼睛疲劳,可以缓解因为干燥火旺而导致的痤疮、喉咙发炎、外感风热等病症。
玫瑰花茶:玫瑰花茶理气解郁、活血散瘀、调经止痛。玫瑰花入肝经,能疏解郁气,还具有养颜美容功效,常饮可去除皮肤上的黑斑。
春季养生之理气培元功
刘继洪主任自创之理气培元功,可以疏通气机、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常练习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效,尤适合气机郁结造成的腹胀、失眠、疲乏、月经不调等病症。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一、安静调息:在流畅悠扬的音乐下,平卧床上,双目微闭,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手掌心中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腹中线脐下三寸处),呼吸调匀,静卧2分钟。
二、柔和暖宫:以双手掌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柔和按摩各20次;同样移至脐部,右掌心劳宫穴对准脐部神阙穴,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柔和按摩各20次,以掌贴皮肤腹部发热为佳。
三、推理任脉:双手交叉,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右拇指端按压左拇指端顶于剑突下凹陷处(鸠尾穴),左右无名指相触放于脐部(神厥穴),左右拇指稍用力按压沿腹中线(任脉)向脐部推行,过脐部到关元穴处弹拨而起,如此重复20次。
四、调理脾胃:双手掌四指并拢,掌心向下置于腹部,拇指内展相互触碰置于剑突下,食指相互触碰置于脐部(神厥穴),以大鱼际及掌根部用力向下推按(胃经),至下腹部再弹拨而起,如此重复20次。同上起势,以两掌小鱼际及掌根部沿腹部两侧(脾经)向下推按至下腹腹股沟处弹拨而起,如此20次。
五、强壮肾腰:转身俯卧,以双手背内侧屈曲置于脊柱两旁及肝俞穴处,上下推理至腰骶部两侧,用力搓擦20下,以腰部发热为佳。
六、音乐静养:左手掌在下,双手掌叠放于脐下,掌心(劳宫穴)置于气海穴(脐下1.5寸处),在音乐导引下,舌顶上颚,感受气血从掌下经会阴部、尾闾部,沿背部脊柱到头顶百会,再经舌喉、胸腹部回到下腹处。如此静养2分钟而结束。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入挂号页面)
宣传科整理
视频:吴舒颖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