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眼突、结膜充血!竟是颈动脉海绵窦瘘惹的祸
32岁的小李一年前意外遭遇严重车祸,虽然当时经积极手术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但就在半年前,他开始出现耳鸣症状,右眼肿胀导致视物模糊,同时伴有颅内杂音。这些症状的出现让他夜不能寐,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痛苦不堪的他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眼睛出了问题,便前往眼科医院就诊,然而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问题不是出在眼睛上,你应该去神经外科看看。”在医生的提醒下,他赶紧来到大连市中心医院寻求帮助。
入院后,综合患者病史、查体判断,患者右眼突眼明显,双侧球结膜充血水肿,左眼外展受限,右耳耳鸣,表现搏动样血管性杂音,神经外二科副主任金点石初步考虑患者很可能是少见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当年车祸外伤后,颅底骨折片将颈动脉刺破,血液漏到海绵窦内,导致海绵窦内压力升高,眼静脉回流障碍,海绵窦内各个神经受压,因此才会产生一系列症状。
随后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也印证了金主任的诊断,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表现为高流量瘘,动脉造影见多处异常静脉回流入同侧岩下窦,海绵窦及对侧海绵窦。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而长期颅内压增高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经过反复病例分析和周密术前讨论,手术团队决定采用目前最新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进行治疗。该方式不仅可以恢复颈内动脉解剖,而且不会产生海绵窦压迫症状。金点石主任表示,相比传统手术过程中采用的“解脱球囊”和“静脉入路弹簧圈加胶”两种治疗方式,willis覆膜支架可以直接覆盖颈动脉破口,完全隔离海绵窦瘘口。既不会像球囊那样容易被颅底骨折片刺破,也不会对海绵窦内神经造成新的压迫。
术后影像显示,对侧海绵窦异常回流消失,同侧颈内动脉前向血流恢复,眼静脉反流消失。同侧岩下窦反流明显减慢。
覆膜支架手术的关键点在于要准确找到颈动脉破口,术中经过不断微导管造影确认了颈动脉破口位于颈动脉岩骨段。由于覆膜支架较硬,金点石采用特洛伊木马技术将中间导管越过颈动脉破口处,再将覆膜支架通过中间导管准确放置于动脉破口处。手术顺利完成,海绵窦瘘消失,颈动脉血流恢复通畅。手术效果也立竿见影,术后第二天小李的耳鸣症状完全消失,眼部胀痛也逐渐消退。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arotidcavernousfistula,CCF)是指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病因:
外伤:车祸、坠落、撞击等间接外伤以及弹片、锥剪刺入直接外伤。
自发性:颈内、外动脉及其分支的硬化动脉瘤以及其他的动脉壁病变,自发形成裂隙或破裂,主干或分支血液直接流入海绵窦。
先天性:颈内动脉与海绵窦间存在着胚胎动脉或动静脉交通畸形出生后即可发现症状也有先天性动脉壁薄弱,承受不起高动脉压,自发破裂。
典型临床表现:
1.搏动性突眼(最常见)
2.震颤与血管杂音
3.眼球表面血管怒张
4.球结膜水肿、充血
5.眼球运动障碍
6.高眼压及视力减退
7.致命性鼻出血(假性动脉瘤)
神经外二科以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血管狭窄等复杂脑血管性疾病为专业特色,此次手术是大连市中心医院首次应用WILLS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手术的成功是科室团队一直以来不断追求革新、突破自我的最好诠释。
专家简介
金点石
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神经外二科副主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委员,辽宁细胞生物学会委员,大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大连市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会长。擅长脑血管病介入及显微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神经外二科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