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来袭,中医专家支招帮你“复元气”
新春佳节,合家团圆,走亲访友,顿顿火锅烧烤,餐餐有酒有肉,数不清的家乡美食、妈妈味道,在连续半个多月的大快朵颐之后,有没有发现自己除了长胖之外,开始口干、口苦、胃脘闷胀、大便粘滞不畅、食欲减退了,有点“干”不动了?
这说明你可能吃“嗝”了,如果你本来就有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或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你更得小心了,整不好要“翻病”了。
“这可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支几招!
1
\作息规律,三餐定时/
春节假期黑白颠倒,晚上熬夜吃宵夜,早晨起不来就把早餐省了,这严重破坏了我们胃肠道的工作节奏,所以年后养胃,首先要把半夜睡中午起的毛病及时纠正了,作息规律,三餐才能规律。
2
\调整心情,愉快面对新一年/
研究发现精神因素与胃肠活动有关,心情好,消化会更好,心情差,茶饭不思,生气后还会出现腹痛、腹胀、胸闷气憋等症状。过完年,又开始“搬砖”了,心中有点小失落,要赶紧调整心情,一年之计在于春,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新一年的工作中。这不仅对事业好,对身体也好。
3
\减少食量,让肠胃休息一下/
节日期间吃得过多,胃肠负担重,节后需要减少进食份量,让胃肠休息一下。在保证每日三餐的情况下。根据个人每天的活动量、身高、体重,减少1/3的热量摄入,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吃个七八分饱”,同时要减少零食的摄入,以免拆东墙补西墙,不经意摄入更多。
4
\调整食材,清淡为主/
俗谚云:肉生痰,鱼生火,青菜萝卜保平安。这是强调清淡饮食的重要性。节日多荤腥重口味饮食,人体消化器官不堪重荷,多余的饮食物还会导致体内垃圾增多,出现其它的问题,如便秘、上火、血糖增高、血压增高。所以更要清淡饮食,让胃肠休息,让体内堆积的代谢废物慢慢排泄。
这里推荐食白粥去油腻,可以放少许生姜、陈皮温胃运脾。配合食用生菜、芥菜、萝卜、芹菜等新鲜蔬菜,提供维生素,并促进排便。避免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可乐,雪碧)、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温热为最佳,可适当多喝温开水。
5
\适当运动,促进代谢消饱胀/
“每逢佳节胖三斤”,节日期间,吃得多,吃得好,运动少,长胖是必然的。而且会让人老觉得胃脘饱胀。运动可快速增加热量的消耗,缓解腹胀,减少脂肪贮藏。所以节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来锻炼一下,如游泳、打球、登山,快走、慢跑、跳操、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
运动可选择在进餐前两小时前或饭后两小时后,运动前需热身,强度由弱到强,要避免饭后即刻剧烈运动,这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胃部下垂等疾病。
6
\药物辅助,调节肠胃/
调节胃肠“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节日期间饮食不节,超过肠胃消化能力,很容易导致肠胃明显不适,这时可以短时间借助药物将其调整过来。帮助消化可以选择复方消化酶,也可以选择益生菌,可以有效的调节胃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
中医中药长于胃肠调理,可以选择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液、保和丸等中成药,也可以让有经验的中医师望闻问切后开一个好处方,从消食-缓解症状-恢复功能进行整体调节,配合有中医特色的传统疗法一起治疗!
7
\药食同源小偏方/
如果平时就经常腹胀,或因进食不节,导致的肠胃消化不良,不妨试试中药热敷或者食疗。
“
中药热敷的配方
小茴香200克、粗盐200克,混匀装入布袋,束口,微波炉加热,隔衣外敷腹部(上脘、中脘、下脘穴或脐周),凉后可再次加热使用。
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
橘普茶
普洱茶7-10克,倒少许沸水后轻轻摇晃10-20秒后倒掉头泡茶汤,再放入陈皮5克,一起冲泡,即可饮用。
可以降血脂,抗动脉硬化,调理肠胃。
“
陈皮苦荞麦茶
陈皮5克,苦荞麦30克。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油腻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趁热喝更好。
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症状。
8
\及时就医定时体检/
节后一般的不适,可自行在家调理,如果3天左右仍未能缓解,则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帮忙了!
如果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士,建议节后到医院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用药,以免“翻病”。
科普专家
叶灵兰
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自贡市优秀医学专家。
擅长:中医辨证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病症。对脾胃病、肿瘤、妇科炎症、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眩晕、失眠、小儿厌食有独到见解,专攻女性、老年人的体质调理。
治未病中心
治未病中心于2011年在我院汇东分院挂牌成立,201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新增项目建设单位。中心现有医务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6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医师2人,研究生学历5人。
中心分设健康筛查、健康信息采集、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健康干预等区域,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力争让大众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为宗旨。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辩证运用中医药技术,彰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精髓。
中心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及体质辨识系统对广大群众进行体质判定,据此制定一套完整的个体化中医药养生方案(包括饮食、起居、情志指导调理或药物干预),并对易患疾病作初步分析和预测,同时运用中药汤剂、膏方、针灸、熏蒸、理疗、穴位敷贴等方法减少体质中的不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咨询电话:0813-8204325
点击下方公众号
查看更多疫情防控信息
供稿:治未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