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又成功救治百岁的重症“白肺”老人
1月9日,全科医学科又传来了好消息,科室收治的百岁新冠危重症患者,经过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顺利出院了。
该患者王爷爷近100岁,2022年12月25日因“发热纳差乏力伴咳嗽咳痰1周”,抗原阳性,收住全科医学科。入院时,除了新冠病毒感染外,还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度贫血、胃食管反流等多种基础疾病,当时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口唇和手指末端明显紫绀,氧饱和度显示85%,,医护人员见状,在病区持续加床状态下,立即协调床位,推来笨重的氧气瓶,建立静脉通道,完善相关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40mmHg,胸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感染,出现了“大白肺”。
由于病情危急复杂,患者转入全科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抢救,根据患者的情况,全科医学科姚光辉主任主持召开危重病例讨论,认真研究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充分发挥全科医学科优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重度贫血,在当前血液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不断联系血库,并动员家属积极献血,使王爷爷顺利输上了红细胞,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医生精准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止咳祛痰、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和配合护士的翻身拍背、指导俯卧位通气等方式,经过医护团队和家属的全力配合,老人的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明显好转,“白肺”症状明显吸收,可脱离氧气,康复出院。出院时王爷爷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兴地说道:“非常感谢你们,我能回家过新年了”。
多数患者送诊时都是胸闷气急、呼吸窘迫,低血氧,需要给氧治疗,存在肺部发炎,少部分是重度肺炎。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快就会发展成危重症,这些患者中,有一半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姚光辉主任介绍,患者中基本都是高龄老人,八九十岁者居多,还有百岁老人。
知识链接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是指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塌陷的肺泡复张,从而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例,减少无效腔而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进而改善氧合和廓清气道、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因氧合障碍导致的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的一种治疗手段。该经典俯卧位治疗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种经济、符合病理生理特征的肺保护通气策略重要技术之一。
当前,实施俯卧位治疗被广泛推荐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或危重症在内伴有中、重度ARDS和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实施该治疗时应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实施场所,制订目标方案,权衡利弊,加强监管,以取得最佳临床效果。对于在普通病房接受氧疗的普通型或部分重型患者,若持续存在SpO2<94%,且无禁忌证,应积极采取清醒俯卧位治疗;对于重症或危重症伴有中、重度ARDS患者,应在ICU内实施经典俯卧位治疗,以确保安全。
文/全科医学科:白静静姚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