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修课!孩子高烧,往往会气阴两虚,几个推拿手法学起来!
春天临近,近期广东天气早晚温差大,要及时调整衣物,穿的过薄或过厚都是不好的,穿的少了,就会感受到“倒春寒”的威力,穿的太厚,又容易捂出汗,很容易受风,所以啊,这时还是要跟着天气的脾气增减衣物。
在季节交替之时,也是外感疾病的高发期,有时气候变化过快,成人都抵挡不住,更何况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了,而孩子一感受外邪,就易出现发热。
而高烧之后很容易气虚。
一是脾胃受损,孩子服用退烧药和苦寒的中成药后,会对脾胃造成很大的损伤,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之源而致气虚。
二是气随汗泄,反复高烧后,孩子要出汗才能退烧,那么气随汗泄,体内的气也损耗了很多胃气虚不能固表。
高烧后还容易阴虚。因为高烧会伤津耗阴,反复高烧大量体液蒸发会导致孩子的津液受损。孩子连续几天高烧后,身体比较虚弱,所以要调理脾胃气虚,因为脾为后天之源。
先攻邪,控制症状
再辅以小儿推拿!
例如,大便正常时,清天河水300次;便干时,退六腑300次。腑3关1(3下退六腑,1下推三关,平肝清肺,清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
天河水
手法:前臂掌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作用:清热解表,安神除烦。
六腑
手法: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头成一条直线。
作用:清实火,退高热。
推三关
手法:前臂横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作用:增补元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平肝清肺
手法:食指为肝经,无名指为肺经。
作用:疏风解表、补益肺气、平肝熄风、和气生血。
病愈后再补虚
以健脾养肺滋阴为主
处方:清补脾300次,清胃经200次,清大肠100次,顺运八卦200次,推四横纹200次,捣小天心100次,捏脊10次。临床中随症加减穴位。
脾经穴位
手法: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来回推之为清补脾。
作用:健脾调中、补气血。
胃经
手法: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
大肠穴
手法: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指尖到指根。
作用:调整大肠、固肠涩便。
运八卦
手法: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
作用:理气宽胸、顺气化痰、调和五脏。
推四横纹
手法:掌面第2-5指根部横纹处。
作用:调中行气,清脏腑之热。
捣小天心
手法:掌根大小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
作用:通窍散郁、安神镇惊。
捏脊
手法:从长强穴至大椎穴缘脊柱两侧,从下往上捏。
作用:调整阴阳,气血平衡。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疗效显著。通过穴位推拿的刺激,从而通经络、活气血、消瘀滞、扶正气,驱病邪的治疗作用。近些年来被公认的纯绿色疗法,无任何副作用,深受小孩及家长的喜爱。
预防方面:有病治病,没病可以预防,增强免疫力。
呼吸系统: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腺样性肥大等。
消化系统:腹泻、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呕吐、便秘、遗尿、调理脾胃等。
其他疾病:小儿肌性斜颈(歪脖子)、小儿脊柱侧弯、足外翻(X型腿)、足内翻(O型腿)等。
开诊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全天
开诊地点:后勤楼一楼康复治疗中心小儿推拿区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行挂号!
来源|康复推拿许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