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传承⑲ | 李双蕾名医工作室:以仁心为灯点亮生命,传承开创内分泌新路
★李双蕾工作室★
领衔专家——广西名中医李双蕾
李双蕾,教授、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委、广西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及3项省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编著作1部。
从有记忆开始,李双蕾就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着不解之缘。她的母亲曾经是医院的护士长,每当忙着工作没有办法照顾她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她带到医院,安排在值班室。彼时,小小的李双蕾就在医院浓浓的消毒水气味中、白衣天使们忙碌的身影中、患者们充满希冀的目光中度过自己的童年。
在她记忆中,每当感冒发烧,母亲也总会为她煎好那一碗碗苦涩刺鼻的中药,这药对于年龄尚小的李双蕾而言苦涩难咽、令人抗拒,却总能及时治好她的身体。自此,中医就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
广西名中医李双蕾
1
立志行医强信心
“钻入”中医深处精研专科
1980年,17岁的李双蕾考入了广西中医学院,5年后,她凭借优异的成绩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开启了中医职业生涯。
刚参加工作时,李双蕾曾遇到一位因“反复发热半年余”辗转于各医院皆未见疗效的患者,在医院经中医辨证论治,仅服用三剂“补中益气汤”就奇迹般热退痊愈,这让李双蕾切身实地体会到中医治疗疾病的神奇之处。
此后的临床工作中,一桩桩真实的病例更令李双蕾深深折服于中医的独特魅力,促使她一边参加医疗工作,一边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1988年,李双蕾参加成都中医学院全国师资提高班,也是在这次学习期间,她深受“全国名中医”张发荣教授的影响,从此对中医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产生浓厚兴趣。
李双蕾在高干科剪影
1995年,经过医院多年的发展和所有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通过了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带着作为“三甲”中医人的荣誉与责任,李双蕾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1999年,李双蕾担任医院高干科副主任之职,同时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随着工作与学习的深入,李双蕾深知现代医学知识的储备对于一名优秀的中医师的重要性,2000年9月,她来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及心内科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在进修期间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结合自身知识与临床经验,李双蕾在内分泌及代谢病领域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与经验积累。2002年,李双蕾担任彼时新成立的内分泌科副主任一职。自此,李双蕾把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作为自己的终身课题。
2007年医院新大楼正式启用,内分泌科正式搬入新病房,开启了新的征程,同年,李双蕾被委任为内分泌科科主任。随着其在中医内分泌领域声誉的积累,2008年,李双蕾被授予“广西名中医”荣誉称号,2009年开始担任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李双蕾在进行传承教学活动
从医至今,李双蕾已在这条道上走过40载春秋。经多年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李双蕾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尤其擅于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痛风、血脂异常症等疾病,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2
悬壶济世为己任
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
2012年,随着广西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医院也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门诊量逐渐增加。
在李双蕾接触的诸多病例中,有一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令她感慨良多、顿生思考。这位患者在髋部骨折后才来就医,经确诊后成功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而却是严重的骨质疏松让42岁的她生活质量不尽人意。从此,李双蕾深刻地认识到提高骨质疏松症知晓度及防治水平的重要性。
李双蕾在基层义诊中为群众进行健康指导
小月也是李双蕾从医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随访至今的患者之一。最初,26岁的小月因“反复腹痛、呕吐,不能正常进食”前来就诊,长期病痛使她无法正常工作,疾病带来的情绪异常令她不能独立生活。李双蕾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发现小月存在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异常黝黑,尤其是在皮肤皱褶处更为明显等特点。追问病史,发现小月在儿童时期曾因“抽搐”在外院诊断为“癫痫”。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秉承着治病求本、以人为本的态度,李双蕾给小月完善了一系列检查,发现其存在严重的低钙血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偏低、皮质醇水平降低,肾上腺CT检查提示存在双侧肾上腺萎缩,头颅CT显示患者小脑齿状核、两侧基底节及额叶对称性钙化灶,最后确诊: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症。李双蕾根据小月的病情给予激素替代、补充钙和活性维生素D,同时针对患者的病证,开具了补肾养肝为主的中药。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月的食欲恢复正常,情绪逐渐平稳,各项指标趋向正常。随访过程中的小月皮肤日渐白皙,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工作、生活均重回正轨,与初诊时判若两人。
李双蕾在门诊为患者看诊
随着学科诊治水平的提高,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软化症、家族性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骨代谢疾病在我院得以明确诊断,中医药治疗该类疾病的优势逐渐突显,而李双蕾敏锐地把中医药防治骨代谢疾病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提高广西全区骨质疏松症知晓度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水平为己任,并为之不断努力。
此外,李双蕾基于多年的中西医学术积累,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具有深厚造诣,善于采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疑难病症,疗效满意,深受患者好评。
3
“沉醉”开创新路
传承经验提升疗效服务
2014年,在广西名老中医民族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资助下,李双蕾广西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旨在开展李双蕾名中医的学术经验传承创新工作,成立以来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医,创新中医治疗手段,确定中医药特色明显的重点病种,优化个体治疗方案的设计;秉承“和而不同,以平为期”的中医理念,坚持以“阴阳自和”为目标,积极借助现代医学诊断技术,针对疾病的不同分型、分期及证型,应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李双蕾广西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
目前,团队成员共7名,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3人,中级技术职称4人。在李双蕾教授带领下,专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痛风、甲亢、甲减、肾上腺疾病等多种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诊治,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工作,善于采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值得关注的是,李双蕾基于自己在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经验提出“脾肾同病,虚瘀并存”理论,并在此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及有益探索,因此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资助,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随着李双蕾在全国中医药防治骨代谢疾病领域的声誉不断提高,2019年她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骨质疏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如今,工作室也传承了李双蕾的“脾肾同病,虚瘀并存”理论,居于全区领先水平。同时,工作室积极寻找、调整及扩大专科专病新的突破口,目前“壮骨方防治骨质疏松”“益气养阴清热方在糖尿病相关防治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我院进行推广,即将对区内外其他医院进行推广,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李双蕾广西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团队合影
李双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至今,成功举办4次《广西名中医李双蕾教授经验传承研讨会》自治区级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广受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好评;在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方面更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科技计划课题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论文70余篇;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李双蕾更加意识到学术精专与传承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学术经验,培养学术骨干6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
以广西“名中医八桂行”项目为契机,迄今为止李双蕾名中医团队完成多次下基层工作任务,至对口医院武宣县中医院进行讲学、业务培训、教学查房、巡诊带教、病例讨论等活动,扩大科室名中医团队在基层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国际骨质疏松日”,本团队进入社区组织宣教、义诊活动,加强名中医团队的社会认知度。
李双蕾在“广西名中医八桂行”活动中开展教学查房活动
李双蕾学术经验学习班活动
★后记★
多年来,李双蕾始终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行医理念,她严谨的态度、精湛的医术也对工作室团队成员以及内分泌科年轻医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以李双蕾为榜样,不断在内分泌疾病上钻研探取,以谋求中西医结合防止疾病的突破。
如今,李双蕾名中医工作室的工作重点仍然是纵深推进李双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继承工作,制定并推动打造名医学术团队传承创新高地工作方案,持续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工作站团队建设,组建以名中医为核心的创新团队。
2022年是广中医成立80周年,李双蕾希望未来工作室与医院能继续共同成长与进步,她寄语广中医:“八十载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广中医奋进勃发守成创新,悲悯苍生,精业笃行,继往开来,更书新篇章。”
文章来源: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终审:韦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