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麻风病很可怕?一文带你读懂它
2023年1月29日是第70届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暨第36届
“中国麻风节”
今年的主题是
“弘扬时代精神,消除麻风危害”
麻风病
听起来很可怕但又很陌生
那它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
又有什么预防和治疗措施呢?
1、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流行史悠久,曾在全球广泛流行3000多年,是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
这种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
皮肤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通常情况下只有长期与没有接受治疗的麻风病人生活在一起,通过呼吸道吸入麻风杆菌感染,或者是通过身上的伤口感染麻风杆菌而被传染。
它进入人体后
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组织。潜伏期较长,最短数十天,最长可达10余年,平均3~5年,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随着周围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和麻风反应的发生,感觉逐步减退或丧失,神经痛、肌肉萎缩、骨质吸收,最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手足皲裂、长期溃疡不愈、手指足趾及手足缺失、鼻梁塌陷等重度可见畸残,这是群众恐惧和歧视的原因。
2、怎样才能预防麻风病呢?
目前麻风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
密切接触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麻风病患者时
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
麻风病虽然可怕,但传染性较弱,99%以上的人对麻风分枝杆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分枝杆菌,只有少数易感者才会发病。
3、得了麻风病会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各种斑疹、丘疹、结节等皮肤损害,多数不痛不痒。
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随着周围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和麻风反应的发生,感觉逐步减退或丧失,神经痛、肌肉萎缩、骨质吸收,最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手足皲裂、长期溃疡不愈、手指足趾及手足缺失、鼻梁塌陷等重度可见畸残。
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随着周围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和麻风反应的发生,感觉逐步减退或丧失,神经痛、肌肉萎缩、骨质吸收,最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手足皲裂、长期溃疡不愈、手指足趾及手足缺失、鼻梁塌陷等重度可见畸残
麻风病可以导致眼、面、手、足严重畸形和残疾,是古往今来麻风病人备受歧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现在因为医学的进步,麻风病被证实是可以治愈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避免畸残!
4、怀疑麻风病
应该去哪里就诊?
当皮肤出现蚁行或灼热等异样感觉,或者如红白斑疹、丘疹、斑块、结节等一块或多块皮肤损害,常有出汗或者闭汗,以及感觉障碍的时候,应该主动去麻风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诊断。
我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麻风病防治中心是防治麻风病的专业单位。
当您怀疑您和周围人患麻风病时,请到当地专业单位寻求帮助,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不可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畸残的关键。
5、麻风节的来历
从古至今,麻风病患者往往遭到社会和家庭的排斥,遭受了非人待遇。为唤起人们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由,鼓励和帮助他们得到与其他病人一样的治疗和生活,1954年,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在法国巴黎发起发起建立"国际麻风节",由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的成员国组织,很快得到全世界人们的拥护和政府的认可和响应,全世界至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庆祝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每年1月最后个星期天为国际麻风节。我国自1988年起将"国际麻风节"作为"中国麻风节"。1996年卫生部下文称之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并每年发布我国的主题,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消除麻风危害”。
声明:本文仅为妇幼健康科普,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襄阳疾控
编审(二级):健康教育科曾昭炜
审发(三级):健康教育科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