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可能得心肌炎?医生提醒:不能掉以轻心
一直到20年代初,世界人均寿命仍然不到50岁,制约寿命长度的主要因素是感染性疾病。而今,随着各种抗感染药物的兴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不断增加,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进展奠定了年龄基础。
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再次让我们陷入深思,历史仿佛开始重演。其实,传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
近日,新冠病毒导致心肌炎的病例个案,引发广大市民关注。由于年轻人是心肌炎的易感人群,他们也更担心新冠感染和康复后并发心肌炎的风险。
病毒性肺炎诱发心肌梗死并不罕见,所以请各位市民重视起来。国外有报道称:新冠引起的心肌炎的发生率千分之2-4,按照珠海200万人口感染测算,心肌炎的病人数并不低,尤其是发病突然,大家不能掉以轻心。
心肌炎病情轻重程度差别很大
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肌肉发生的炎症。但心肌炎病情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虽然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但更多的情况是——轻症,可没有任何症状。
根据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称,虽然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心肌损伤通常意味着较差的预后事件,但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单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心肌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并出院后,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极低,预后较良好。
一项研究荟萃了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的青年运动员的随访资料,大部分青年运动员在发生新冠病毒感染后并未出现严重的心脏并发症。然而,相关运动医学指南推荐,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急性心肌炎的患者应当在康复后3~6个月再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我们建议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当中,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之后的体育活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感染会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感染性疾病和冠心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项研究回顾了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134例患者,结果发现,1个月内13例患者(9.7%)罹患流感样疾病,31%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在心肌梗死事件前8-14天。与对照组相比,流感患者的心肌梗死事件风险明显升高(OR高达3.17%)。
除了短期风险之外,感染还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风险。研究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心肌梗死风险随着感染的治愈而降低,但肺炎导致的心肌梗死风险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依然高于基线值(>1),肺炎越严重,长期风险越高,尤其是肺炎导致脓毒症(Sepsis的患者(见图1)。
因此,我们提醒年轻的新冠患者:
新春将至,访亲探友很常见,应酬不可避免。建议大家多喝茶少喝酒,多聊天少激动,多坐坐,少跑跑,过个吉祥如意,健康欢庆的年。
但是,我们注意休息,就不必过度恐慌。
新冠病毒感染,呼吸道受累,本身就会有胸闷、气喘、心悸,不必过度担心,我们已经知道,即便是心肌炎,更多的情况是其实是轻症,需要的是静养休息,避免劳累。
最后,2023已经到来,
心强人健康,“心”年送吉祥,
心血管内科真心不改,初心不忘,
祝大家心旷神怡心想事成!
撰稿:史礼乐
校对:陈丽仪郑倩滢
审稿专家:姜小飞
复审:殷贝
审核发布:崔敏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