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免疫力低下者“复阳”!按图找穴,居家艾灸,健康过节!
①无病——疾病未生时或疾病未成时重在养生保健,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②已病——已经生病了,但病情还没有加重,需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变、发展。
③痊愈——病已愈但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宜合理调养,防止疾病复发。
近日,气温骤降,寒邪来袭,人们受寒容易出现感冒咳嗽、腹痛、大便不成形、怕冷、手足不温、关节冷痛不适等。体质偏虚寒、刚刚“阳康”不久的人群如何在寒冷的冬天增强抵抗力、未病先防呢?
今日中医调理专科医师就教大家一些居家艾灸保健的方法,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加速“阳康”后遗症的恢复。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保命之法,艾灸第一。”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扁鹊心书》
自古以来,艾灸在防治疫病和养生保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流感、疫病流行期间,首先要提高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方能抵御邪气的侵袭。艾灸是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通过灸相应的穴位来激发人体脏腑功能、行气血、和阴阳、增强体质,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现代研究证实,艾灸能改善人体的免疫指标水平,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1、大椎—补阳散寒,提升免疫力
定位:位于项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简便取穴:低头,颈项部下端最高凸起处。
大椎穴是六阳经与督脉交汇的地方,称为“诸阳之会”,阳气充盛,是提升免疫力、预防感冒咳嗽等外感疾病的重要穴位。
2、足三里—健脾补气,增强抗病力
定位: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简便取穴:先找到膝盖外侧的凹陷(外膝眼),将手四指并拢,此四指宽度即3寸,外膝眼直下四指距离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是养生保健大穴、调理脾胃要穴,民间素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常灸能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3、神阙—培元补虚,通调脏腑
定位:脐中。
神阙穴即肚脐,该穴联系全身诸多经脉脏腑,有“脐通百脉”“主治百病”的说法,是调整脏腑的枢纽,能调整阴阳、平衡人体各种机能,是强壮保健要穴。
日常艾灸大椎、足三里、神阙三穴有调节免疫功能、补虚扶正、防感避疫的功效。可用于调理“阳康”后期出现乏力、汗多、气短、纳差、大便烂、手足不温等虚证寒证;以及调理体虚易感、气虚体质、阳虚体质人群,可强壮体质,减少冬春季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1、天枢—调理肠道
定位:位于腹部,平脐,脐中旁开2寸。
简便取穴:从肚脐中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天枢穴。
天枢穴是大肠募穴,主治肠道疾病,可双向调节肠道,改善肠腑功能,既能利湿止泻,用于治疗泄泻、肠鸣腹痛,还能调肠通便,用于便秘、排便困难。
2、中脘—健脾和胃
定位: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简便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中脘穴。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主治脾胃系疾病,灸之能温中健脾,消食和胃,增强脾胃运化的功能,改善食欲,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
3、肺俞—补益肺脏
定位: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简便取穴:先找到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的位置,由大椎向下推3个椎骨(即第3胸椎),从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肺俞穴。
肺俞穴是肺脏气血汇聚于背部的地方,主治肺系疾病,灸之能温肺散寒止咳,补益肺气,增强肺脏功能,用于体虚久咳、寒咳、汗多气短、体弱易感等。
4、涌泉—补肾滋阴
定位:足底部,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简便取穴:蜷足,足底前1/3部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之气输注的起始点,有补肾强筋、调养脏腑的功效,是常用的保健穴位,灸之能补益肾精,滋阴降火,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流感等病邪有一定抵御作用,还能用于防治老年性哮喘、失眠多梦、腰腿酸软、头晕耳鸣等疾病。
艾灸天枢、中脘、肺俞、肾俞四穴,可调理肺、脾、肾、胃肠等五脏六腑,用于调理“阳康”后期出现虚咳、大便不调、胃脘不舒、疲劳、失眠等症状,促进病情康复,能增强脏腑功能,减少疾病复发。
居家艾灸宜采用温和灸或温灸器灸(艾盒灸),该操作有简便、有效,且安全、不易烫伤的特点。
温和灸操作: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2~3cm进行艾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每次灸1~2穴,穴位可交替使用。
温灸器灸操作:将点燃的艾柱放入艾灸盒中,然后将艾盒放于穴位上进行施灸,每次灸20~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治疗时间:保健时每周灸2~3次,每次取2-3穴,交替施灸。治疗时宜根据病情增加频次,每天或隔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情绪不稳忌灸。
👉妇女经期慎灸,需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判断。孕妇忌灸(不宜自行施灸,需由专业的医师判断病情并进行操作)。
👉注意用火安全,操作时防止艾火/艾灰掉落皮肤或衣物、治疗巾,施灸结束需彻底熄灭艾条,以防复燃。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点击“阅读原文”或下方“公众号”,可进行挂号!
一、科室功能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以治未病理念与大健康思想为核心,针对个体人的不同健康状态,根据“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原则,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最终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
一、服务对象
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其他关注健康的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儿童(小儿保健)等。
二、服务项目与技术
1、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项目: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脏腑功能、血气状态评估等。
2、健康调养咨询服务: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等。
3、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灸法、针刺、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刮痧、砭石、熏蒸、热疗等。
4、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档案建立、健康信息采集和管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和管理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监测、评估和随访。
5、产品类:如养生调养茶饮、沐足包、药浴包等。
三、科室区域划分
中医调理区、中医疗法区、健康管理区
检测地点:治未病中心(旧门诊楼)2楼健康管理区
联系方式:0757-86288569
来源|治未病中心彭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