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鲜明!肠衰竭/肠移植外科技术高峰论坛顺利举办丨第九届GZDDW
第九届GZDDW
1月7日下午,第九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中肠衰竭/肠移植外科技术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现场授课的大咖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肠移植中心吴国生教授,以及国内器官移植基础研究领域的大咖,中科院动物所赵勇副所长。
作为本次疾病周大会中独具特色的分会场,中山六院建院以来三任院长高度重视并均到场致辞,由我院康亮副院长主持。
首任院长、荣誉院长、大会主席汪建平教授指出,在我院成立早期,肠移植领域还存在内在劣势,包括受体数量少和移植后效果不确定等,随着技术和研究的进步,肠移植的最新效果已经达到甚至对部分病人来说已超过全肠外营养。
因此,只要能让更多的患者获益,能让外科技术进步,都是我们六院应该着力发展并支持的方向。
中大副校长、我院胃肠外科首席专家兰平教授也表达了对肠移植工作的大力支持。
他指出,考虑到移植血管对血管的高敏感型和移植肠管的高免疫性,肠移植确实是胃肠外科的高地,这个工作有特色、有挑战但也存在机遇和很大的社会意义,是六院应该也有责任做的工作。同时,在学科建设层面,肠移植及其外延技术可以打造成六院的“名片”,为医院后续发展提供更高的内驱力和外围影响力。
在日常工作方面,肠移植相关骨干需要与何晓顺教授团队开展更多细致合作,同时必须下定决心,不畏困难,将工作落到实处。
我院院长文卫平教授表示,移植作为外科体系内的顶尖技术,是一家高水平医院必须设立并逐渐完善的。
我院的消化体系已经建设得较为完善,但是肠衰竭的综合治疗却是我院需要进一步补齐的。为了让患者在我院获得最后一关的保障,也为达到更高的学术高度,医院有必要也有责任切实推动肠移植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外科医生一定要建立坚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担当,不能回避疑难和有挑战的手术,才能有实质性的发展。所幸的是,我院的胃肠外科医生均对肠衰竭肠移植专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感谢吴国生教授和何晓顺教授在技术和各个层面对我院的支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回顾了我国移植专科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山一院移植中心快速发展的经验,介绍了无缺血移植技术的研发和落地过程,将移植专科推高更高的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对与六院在肠移植领域的后续合作表达高度期待。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国生教授介绍了自己在国外从接受系统的器官移植培训到进入小肠移植领域的历程,重点介绍了回国后根据我国国情开展的活体小肠移植工作,也介绍了小肠自体移植在复杂腹部疾病中的应用,该两项技术在国际上都达到了领先水平。
之后,中科院动物所赵勇教授和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陈红波教授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的移植的基础研究领域的工作,为我国肠移植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次会议针对胃肠道领域的难点,是近年来少有的针对肠移植外科技术的学术论坛,为推进我院甚至是国内肠移植工作的奠定基础,期待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国肠移植事业推到国际水平,让更多的肠衰竭患者获益。
终审:朱昌平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
推荐阅读
✦
►
2023,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
2022,中山六院人的坚守
►
【答个疑】
“水泥封鼻”、“刀片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