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系列科研成果荣获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近日,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七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举行。福建省科技协会、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卫健委、中国抗癌协会领导及省内外各医院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会议。经过选举,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薛芳沁教授当选副会长,肝胆胰外科王耀东教授任名誉副会长,医务部主任林孟波教授当选监事长,肿瘤内科崔同建教授、胃肠外科黄良祥教授为常务理事;肝胆胰外科陈实教授当选第七届理事会青年理事会副会长,白燕南副主任医师为常务委员。
会上还对荣获省抗癌协会第二届科技奖、省抗癌协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的人员予以表彰。福建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田毅峰教授、陈实教授团队的“胰腺癌进展转移分子机制及微创治疗系列研究”项目荣获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二届科技奖一等奖;由福建省立医院作为完成单位的“基于细胞自噬影响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项目荣获二等奖。
项目:胰腺癌进展转移分子机制及微创治疗系列研究
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在基础研究领域探讨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机制,寻找有效的新靶点,意义重大。该项目正揭示了促进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多梳蛋白(PRC)介导的组蛋白修饰参与Snail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表观调控机制,并率先提出PRC1/2介导的组蛋白修饰可以作为胰腺癌预后分期的新型分子标志物;首先发现新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调控胰腺癌细胞的EMT过程并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增殖、化疗耐药等行为密切相关,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为研究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了新的靶点;首次发现缺氧微环境参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新机制,胰腺癌内部的缺氧环境可以通过HIF1αTwist和HIF1αRER1通路促进胰腺癌生长和肿瘤侵袭转移。不仅为探明胰腺癌临床新标志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胰腺癌的微创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此次获奖也标志着福建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整体科研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