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科】既不是矫情也不是求关注,可能是更年期抑郁在作祟!
产后抑郁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那么,更年期抑郁,您了解过吗?
【案例来了】
“医生,我觉得我快不行了,我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盼头了……”
一位50岁左右的张女士一脸绝望地坐在轮椅上,由家属推进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妇科诊室。接诊的林元主任医师观察患者的情形后,低声提醒身后带教的学生:“这个病人,我们得对她做个更年期的全面评估。”果不其然,使用Kupperman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结果显示,张女士达到更年期抑郁的诊断标准。于是,林元主任医师邀请来医院更年期内分泌MDT团队的心理专家一同为张女士会诊诊疗。
经过半年的综合治疗和干预,张女士不再需要轮椅,抑郁情绪也逐渐消退,终于能够在阳光下漫步并认真享受生活的乐趣了。
妇幼健康科普
01
那么,什么是更年期抑郁?
更年期抑郁症(InvolutionalDepression)是发生于更年期的常见心理精神障碍,多在绝经后,年龄45-55岁时发病。可能与内分泌腺机能减退、代谢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由于更年期激素分泌较少,临床上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症状,如烦躁、失眠、心情低落、腰酸背痛、胸闷、性欲减退等。而生理和心理症状的叠加,加上社会生活上的变动,会使得患者心理抑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杀倾向。
02
更年期抑郁的具体表现
情绪改变:焦虑不安、情绪低、总是高兴不起来、忧愁伤感、悲观失望、自信心下降、自卑自责。
思维迟缓:脑子反应慢。
兴趣下降、精力疲乏,对以前喜欢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每天觉得很累。
食欲及睡眠障碍:大多数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食欲及睡眠障碍,表现为食欲减退及入睡困难,醒后很难再入睡,多睡多醒。
自杀倾向:严重者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而想要自杀,甚至产生自杀行为。
03
如何预防更年期抑郁?
1
处理好家庭、社会关系。
更年期女性要学会自我调节,积极主动地与家人、朋友沟通,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同时,家人和朋友也要多给予关心,多关注和理解更年期女性,以便及时发现和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
2
多参加户外活动
部分更年期女性会不愿意主动参加社会活动,整日闷在家中,这只会加重更年期症状。建议更年期女性积极开拓美好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和姐妹们一起参加书法班、舞蹈班、结伴外出旅行等。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能够帮助调节情绪,而户外活动也能增加日晒时间,更能够降低患上更年期抑郁症的风险。
3
多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提高更年期女性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适当的运动也能减轻身心压力,能更好地避免发生更年期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的治疗
一般治疗(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特征,恢复正常的自我状态及功能水平。
药物治疗:对于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文献报道,绝经激素补充治疗(MHT)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抑郁状态,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MHT联合抗抑郁药疗效更好。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治疗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
妇幼健康科普
【科室介绍】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一科以妇女保健为宗旨,实行门诊-病房的一贯制诊疗和主诊组医生负责制。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月经病、不孕不育症、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生殖道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女性生殖道畸形、性早熟等疾病的诊治与管理。
科室成立了“生殖外科与不孕不育”“妇科内分泌与月经病”“围绝经期(更年期)门诊”等特色专科,按专病对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更年期妇女进行全面围系统监测、规范化管理及精准治疗,同时开设计划生育门诊,为广大妇女提供优质专业的“门诊-住院-术后随访”一体化诊疗服务。
门诊地点:
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18号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号楼。
林元主任医师(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陈秀娟主任医师(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黄小琛主任医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连成瑛主任医师(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熊秀梅副主任医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倪翊华副主任医师(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刘晓青副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邱秀青副主任医师(周一至周五全天)
钟理英主治医师(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