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奥密克戎:儿童与奥密克戎感染:防护与应对(一)
疫情管控政策重大调整后,每个家庭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可能感染或已被感染的“漩涡”,尤其是对孩子年龄尚小的家庭来说,面临的压力更大。
我们在与病毒交战的三年里备受煎熬,病毒也在“适应”世界的过程中发生了不计其数的变异,其自身的毒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时候直面全面放开后的严峻局势了。
新冠奥密克戎有很多变异株,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主要为B.A5.2和B.F7,总体来看,它们与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
过去几天,我与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汪志凌教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罗小丽主任和儿童保健中心的霍亭竹医师共同查阅资料,将具有清晰可靠来源的信息进行汇总,结合实战经验,从今天开始与大家分享。希望带给大家更多新冠奥密克戎感染的关键信息,与爸爸妈妈们一道,准备更充分地面对疫情,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01
新冠奥密克戎的特点要知晓
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编号:B.1.1.529)是2019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的变种,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检测到。同年11月26日,WHO以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为其命名,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潜伏期和突变位点数
Omicron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平均潜伏期为2-4天,最长潜伏期是8天。其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两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
传播能力和致病力
Omicron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大概是德尔塔变异株的2倍:传播能力更强、速度更快,感染的剂量更低。虽然致病力减弱,但传播过程更为隐蔽、免疫逃逸能力更强,而且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大。
病例分型和疫苗效力
Omicron
根据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病例积累发现,病例分型主要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重症为少数,大多数患者影像学改变不典型。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力。
我国流行的病毒分支
Omicron
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其中BA.5.2在我国31个省流行,BF.7在我国24个省流行。
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成都流行的变异株目前是BA.5.2进化分支。
病毒的变异是很正常的,就像大家知道每年的流感病毒也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个病毒还是奥密克戎的分支,它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是不会有本质改变的。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建立免疫屏障,而儿童正是弱势群体。未来对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是将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2022
12.11
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899.2万剂次(34亿多)。
三岁以下儿童没有接种新冠疫苗,属于高危弱势群体,要引起高度重视。
但爸爸妈妈们不必过度恐慌:只要防护得当,诊治及时,是不会给孩子造成后遗问题的。
所以,目前的新冠奥密克戎已经不是当初的新冠德尔塔了,不是“狼来了”。
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就能打赢这一仗。
02
如何尽量让儿童避免感染?
首先是要坚定信心,同时做好防护。
简单地总结为几句话
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的睡眠;
合理膳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加强锻炼;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保持心情愉悦;
尽量少到人员聚集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居家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外出或到公共场所时,应科学正确地佩戴口罩,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N95口罩;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外出回家后认真洗手。
再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上学问题,
是否还应该让孩子到校上课?
学校确实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是否去学校要根据各地的政策而定。目前大多数城市仍然提倡到校上课,如果班里或学校有阳性患者或者密接者,学校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可以遵照执行。一旦感染,立即居家。
上学期间,孩子们最好戴好口罩,不在学校集体堂食,采用轮流或分散的方式就餐,避免集中用餐发生交叉感染。倡导自带餐具、分散就餐。
关于佩戴口罩
如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至少应佩戴外科口罩,有条件可以佩戴N95口罩(目前我国针对儿童的N95口罩只有6-14岁标准),口罩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一米线,3岁以上的孩子可接种新冠疫苗,全家人都要做好咳嗽礼仪,进餐时使用公筷。
//
所查到的现行N95国家标准是针对6-14岁孩子的,没有对年幼孩子的标准,只是说高危的可以使用N95。
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少出门,3岁至6岁的孩子可以戴外科口罩。高危的使用N95,但需考虑呼吸阻力的问题,建议6-14岁的孩子可用。
特别注意,N95的呼吸阻力远高于儿童呼气阻力标准。儿童防护口罩要求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均不高于45Pa;儿童卫生口罩要求通气阻力不高于30Pa。但去医院时临时用是可以的,出医院换成外科口罩。
03
其他家庭成员感染了咋办?
为了保护孩子,对阳性患者居家隔离有几条小建议:
家里条件允许阳性患者可以独居一室时:
提前制定适合自己家庭的隔离计划,有条件的最好出去隔离;
若需要居家隔离,建议阳性患者住主卧,使用主卧厕所,在转阴前不要出来;
在主卧门口放一个凳子,作为送餐和递交物品的“中转台”;
家里最好配备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若干,给阳性患者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后,把一次性饭盒和筷子丢在主卧的垃圾袋里,转阴后再一起拿出去扔;
家里配备消毒喷雾,每次送餐前后,健康家人要对主卧外面的门把手、地面和门口板凳进行消毒。阳性患者每次取餐后对主卧室内的门把手和门口地面进行消毒;
健康家人在阳性患者开始隔离后,应立刻消毒所有区域,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阳性患者彻底转阴后,要和家人事先沟通好结束隔离的日期和时间。健康家人在转阴的阳性患者出来之前,还应该完成以下工作:
(1)打开家里所有门窗换气;
(2)转阴患者用过的床单、枕头、洗脸帕统统消毒、洗净,丢掉该丢掉的东西。
家里条件不能做到阳性患者单独一间房时:
在家隔离的阳性患者佩戴N95口罩,其他家庭成员有条件的话也佩戴N95口罩最好;
进餐时最好分开到两个区域,餐具使用后煮沸消毒15分钟,或者患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84消毒液,品牌很多)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1次;
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隔离阳性患者每次用完厕所应当消毒1次;可以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便池及周边进行消毒;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地方,可以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待消毒剂发生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
建议阳性患者如果触摸公共区域,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丢弃之前要拴紧袋口,以免垃圾倒出。
请关注下一期:
抗击新冠奥密克戎:儿童与奥密克戎感染:防护与应对(二)
毛萌
华西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
主编我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儿科学》、《儿童保健学》及学术专著近10部;现担任《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喜爱阅读,喜爱文字,著有多本科普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