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抖动”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说到“手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帕金森。但其实,导致手抖最常见的疾病不是帕金森而是特发性震颤。
“震颤”是指躯体的某一部位(可以是手,也可以是腿、头等部位)不自主的、节律性的摆动样运动,这种抖动自己控制不了,且抖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有一定规律。
近日,51岁的黎女士就因“双上肢震颤2年余“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主要表现为双上肢不自主震颤,程度轻微,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加重,间中伴头部不自主抖动。
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李才明诊断其为特发性震颤(ET),该病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据李才明介绍,约30%~70%的ET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主要症状如下:
1.ET常为双侧缓慢起病,随年龄逐渐进展,以双上肢的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
2.于日常活动时(如书写、倒水、进食等)震颤表现明显。
3.震颤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减轻。
震颤临床分级:
0级:无震颤;
1级:轻微,震颤不易察觉;
2级:中度,震颤幅度<2cm,非致残;
3级:明显,震颤幅度在2~4cm,部分致残;
4级:严重,震颤幅度超过4cm,致残。
治疗原则
ET的治疗分为药物(口服药物及A型肉毒毒素)和手术治疗。
其治疗原则为:
(1)轻度的、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引起心理困扰的1级震颤无需治疗,只需进行宣教和安慰;
(2)2级震颤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
(3)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2~4级震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4)药物难治性重症震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5)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审核|李才明王运广
文|黄爱郑
图|创客贴
编辑|郑海燕
版权声明:创客贴图片已获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更多相关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