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两项成果喜获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
2022年12月15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举办“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北京儿童医院两项成果喜获华夏医学科技奖,其中倪鑫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医暴对医务人员心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多阶段动态防控体系构建》获得“卫生管理奖”,张潍平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重度尿道下裂治疗策略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获得“科学技术三等奖”。
倪鑫教授团队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医暴)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揭示医暴发生率,流行病学特征,诱发因素,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通过纵向研究发现医暴对医务人员心理及职业行为影响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构建多阶段动态防控模型,提出防控措施,开发管理软件推广应用。该项研究在领域中具有三大创新点:第一,该项研究弥补当前医暴对医务人员心理及职业行为影响研究中对机制研究较为缺乏的局面,其研究成果为医院治理医暴,对遭受医暴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及职业行为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突破以往研究方法的瓶颈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构建医暴事件演化过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第三,强调情景驱动下的动态干预开发出医暴多阶段动态防控介入点及应对措施。该研究在整体性动态治理理论、认知行为理论以及社会安全阀理论的指导下,在借鉴国内外针对医暴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与对策,为国家治理医暴、为医院更好地精准防控医暴提供参考。
该研究团队公开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收录17篇,中文文章12篇;英文文章被引用共计391次,中文文章被引用共计175次;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9次。团队撰写并出版了《严重危害医疗秩序失信行为透视及应对措施》研究专著,被多家医院采用并受到较高的评价;该专著作为医暴防控培训教材,提供医暴风险干预措施,是医暴管理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团队建立了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多阶段动态防控体系,开发了《医疗纠纷事件风险防控管理信息系统》并获得软件著作权;该防控与管理系统在全国多家医院使用,受到较高评价,认为该软件使用方便,灵敏度高,能够优化医疗纠纷处理过程,预测医暴发生可能性。该成果的研究过程中培养了8博士、7名硕士,在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卫生行政等部门起到骨干作用。
张潍平教授团队在儿童重度尿道下裂治疗策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根据尿道下裂阴茎发育条件、尿道缺损长度及术者的经验等建立了重度尿道下裂的治疗策略,有利于向全国通道推广并学习掌握,且能有效提高重度尿道下裂的治愈率。其次,改良了重度尿道下裂一期横裁岛状管形包皮瓣尿道成形术(Transversepreputialtubularizedislandflap,TPIF)术式的手术方法,并提出分期行TPIF的理念简化了手术难度,缩短了学习曲线,利于广大医生学习、普及。此外,该团队将改良的手术方法、治疗策略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推广,提高了尿道下裂治疗水平。
该团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尿道下裂相关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8篇,包括国际泌尿外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TheJournalofUrology》发表论文1篇,被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引用385次。牵头组织并执笔完成国内尿道下裂专家共识1篇,推广手术策略专家述评7篇。尿道下裂的诊治经验在国内《小儿外科学》等多部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及《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等综合性专著中均有体现。每年培养各地进修医生十余名,累计100余名。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余名。这些进修医生和毕业的研究生把尿道下裂手术方法和治疗策略进一步推广。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促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奖项,奖励在医学科技领域中推动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此次获得2项华夏医学科技奖,充分体现对北京儿童医院科研创新工作的支持与认可。未来,医院将充分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儿科领域技术攻关研发,助力我国儿童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来源: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