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广医二院林少芒教授当选为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2022年12月16-17日,广东省医学会第十四次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血管外科联盟学术会议在广州珠江宾馆线下和线上成功召开。
16日下午,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及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换届选举会议召开。经全体委员会委员投票选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林少芒教授当选为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国营会长为林少芒教授颁发主委委员证书
主任委员证书
广东省医学会成立于1917年,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学会之一。2005年3月,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成立。在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深明院长、常光其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拼搏,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国内享誉盛名的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之一。
近年来广东省血管外科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除了广州、深圳、佛山及中山外,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的很多市县级医院都成立了血管外科,一些心外科或普外科医生也加入到了血管外科的队伍中来,有力推动了全省血管外科的发展壮大。此次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吸引了一百余名血管外科医生加入。
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此次学术会议,林少芒主任带领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专题发言和学术交流,展现了我院血管外科团队的风采,体现了我院血管外科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水平已获得同行的认可。
林少芒主任委员做专题演讲
此次林少芒主任当选为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是省内外同行对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团队所作贡献的认可,在林少芒教授的带领下,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团队建设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进而造福一方百姓。
林少芒主任会议中
广医二院血管外科是广东省最富盛名的血管疾病专科之一,是广东省收治血管疾病种类最为齐全和丰富的防治专科,目前包含昌岗院区及番禺院区二个病区,共开放床位53张。
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血管疾病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对血管疾病进行专业的规范化预防和诊疗,拥有一支生机勃勃的血管疾病专业诊治团队,并配备专业的伤口治疗师,患者遍布华南乃至全国和港澳地区。
血管外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专业伤口治疗师2人,为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在职研究生10余人,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10个,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在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林少芒教授的带领下,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精湛的技术力量,并成为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与国内外血管专科时刻保持紧密学术交流,每年定期举办广州医科大学血管论坛(现更名为广州血管论坛)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血管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和伤口处理学习班,成立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和华南血管外科专科联盟,发起并成立广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和广州市血管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每年接收数十名来自省内外医院的学习进修人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广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疾病及诊疗特色
1
腹主动脉瘤(AAA)
腹主动脉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膨出称为腹主动脉瘤,常以腹部搏动性肿块而就诊,部分病人有轻度腹痛或背痛。当腹主动脉瘤破裂形成腹膜后血肿时,则出现剧烈的腹痛或背痛,死亡率极高。我科常规开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数百例,而对累及内脏区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开创性的使用半透膜支架、开窗/烟囱/分支支架及杂交技术,勇于挑战手术禁区,完成高难度复杂腹主动脉瘤手术近百例。
2
主动脉夹层(AD)
血流将主动脉内膜和中膜撕裂并进入血管壁,进一步撕裂动脉壁形成假腔,导致部分血液在主动脉腔外流动,称为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起病突然,剧烈胸痛或背痛,死亡率高。我科常规开展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采用烟囱支架植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原位及体外开窗技术保留弓上三分支血管,并采用“3D打印”联合“弓上杂交”技术成功救治累及主动脉弓部复杂主动脉夹层患者,该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该诊治技术已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由于下肢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或血管严重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下肢缺血性疾病。以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劳、间歇性跛行,疼痛甚至肢端、肢体坏死等为临床表现。我科常规开展Rotarex血栓清除、Turbohawk斑块旋切、涂药球囊扩张、涂药支架植入等国际最先进的微创理念和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进一步提升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效果,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更是开创性的采用腔内介入技术联合专业的伤口处理,尽快恢复下肢血供,提高保肢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
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由液体转化为固体,不但阻塞回流,而且引起静脉壁的炎性改变。最常见于下肢,其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突然肿胀,伴疼痛,其最严重并发症是引起肺梗塞而死亡。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往往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完整清除以后对髂静脉的处理,是我科的特色技术之一,我科采用置管溶栓、Angiojet机械吸栓等方法清除血栓后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患者,远期通畅率高,有效避免“老烂腿”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5
下肢静脉曲张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
下肢静脉曲张是南方地区常见病,以下肢蚯蚓状肿块为表现,常常引起下肢乏力、酸胀等不适,晚期常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则引起下肢静脉性溃疡,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每年收治大量静脉曲张及慢性静脉疾病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射频、激光和微波闭合大隐静脉,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及曲张静脉TriVex微创刨吸术等多种微创治疗手段,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达到了美容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疗效。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和静脉性溃疡
亦为南方地区常见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晚期往往会发展成为难治性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下肢反复肿胀溃疡,溃疡往往反复不愈或者愈合后再发,此类患者往往工作和生活严重受影响,苦不堪言。我科采用微创腔内技术,开通闭塞血管,减轻静脉高压,配合创面伤口换药、压力治疗等,下肢消肿快,溃疡愈合率高。对“老烂腿”的诊治已成为我科的特色之一。
7
血透患者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我科常规开展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的自体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及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狭窄或闭塞的维护与修复,维持透析通路的长期通畅。对内瘘血管各种复杂的并发症处理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走在了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医生简介
林少芒
学科带头人、血管外科主任、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卫健委血管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静脉学组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静脉联盟(IUP)中国静脉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华南血管外科专科联盟理事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第二届理事,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第二届理事,大湾区血管外科联盟副主席,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肺栓塞术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临床委员会组长,《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获第二届广东省医师奖,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南方司法医疗鉴定专家。
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创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要擅长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各种血管瘤、脉管炎、静脉血栓、静脉曲张、下肢溃疡、血管畸形等动静脉疾病的诊治。主持5项省部级课题,获广州市、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近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有关论文30多篇,在省内率先开展微创血管外科技术和血管杂交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昌岗院区:星期三下午;番禺院区:星期一上午。
张智辉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广州市血管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的开放手术与腔内微创治疗。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专利5项,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多家杂志编委,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获评“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
目前学会任职:广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血透通路专委会委员、中国静脉学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静脉曲张专委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昌岗院区:星期一下午、星期四上午;番禺院区:星期三上午。
萧剑彬
副主任医师番禺院区血管外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王深明教授。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血管外科课题,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对高难度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经常应邀到粤东、粤西等多地市级医院会诊帮扶开展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曾挂职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一年,帮助成立了毕节市第一个血管外科并开展各种手术治疗。擅长血管外科疾病腔内微创治疗,包括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脉管炎、血管瘤等。
专家门诊时间:昌岗院区:星期一上午、星期二上午;番禺院区:星期四上午。
艾文佳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个人作为主刀手术量达2500余例,擅长下肢动脉硬化、深静脉血栓腔内手术及开放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血透通路的建立与维护;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主持广东省自然、广东省卫生、市级、校级课题各一项;美国MethodistDebakey心血管中心访学。
目前任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透通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透析通路学组成员。
专家门诊时间:昌岗院区:星期二下午、星期三上午;番禺院区:星期二上午。
李强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静脉疾病治疗学组组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管通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州市血管外科医疗质量中心专家成员。
2016年11月份前往美国费城和丹佛学习下肢静脉曲张腔内射频闭合术,2019年3月份前往台湾长庚医院学习主动脉腔内手术。擅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液透析通路等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亦有一定的造诣。在《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广东医学》和《岭南现代外科》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专家门诊时间:昌岗院区:星期四下午、星期五上午。
来源|血管外科李强
编辑|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昌岗院区(本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
番禺院区: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
西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
医院网址:www.gyey.com
😘
上一篇:新冠治疗的“药”与“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