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OCT指导下PCI术
2021年3月10日,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四科主任郑晓群为首,在惠慧、赵岩等介入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完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例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下精准支架植入手术。
作为医学界的“光学活检”,OCT开创了冠脉动脉腔内影像检查的里程碑,近年来发展更加迅速,不断更新和升级。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大连市中心医院的技术空白,也标志着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不论在介入治疗技术方面,还是在硬件设备方面,都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据了解,大连市中心医院是大连唯一一家能进行OCT检查的市级三甲医院。
70岁的刘阿姨因“活动后胸痛”入院,术前诊断为冠心病,造影结果提示:左前降支约5070%狭窄,并伴明显钙化,属于“临界病变”。但是在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刘阿姨仍有反复心绞痛发作,此时郑晓群主任提出——“医生肉眼所见的影像可能并非‘真相’。”
因此,郑晓群主任决定为患者进行OCT检查,重新评估病变性质,以优化治疗策略,是直接安装心脏支架,还是继续药物治疗。
OCT结果显示,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超过了肉眼判断的程度,病变处管腔面积仅约1.62mm2,而伴有明显的局部钙化。似乎这并不是一台很简单的介入手术,可能需要特殊的旋磨技术来辅助完成支架的植入。但OCT精准显示了钙化的弧度、厚度及钙化面积,预测了钙化病变的可扩张性,从而避免了旋磨的使用,应用常规技术顺利完成了支架植入。支架植入后OCT精确展现了支架局部的膨胀不良及贴壁不良,采用后扩张球囊高压扩张消除了上述情况,优化了支架植入后的结果。
OCT技术
OCT技术其实就是一种影像学手段,就像医生的第二双眼睛,“钻”在血管内,帮助判断病变性质,优化手术策略。
IVUS(血管内超声)和OCT是冠脉腔内影像学的两大利器,大连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开展IVUS指导下的介入治疗以来,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终于进入OCT时代,OCT有极高的分辨率(10μm远高于IVUS的100150μm),图像易于解读,学习曲线较短,广泛应用于在评估斑块稳定性、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支架植入后即可效果(支架小梁贴壁、组织脱垂、支架内血栓、血管夹层、残存斑块)及支架远期效果(完全贴壁不良、晚期血栓、支架内膜覆盖、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支架内再狭窄等),同时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机制、急性心肌梗死斑块及血栓分析等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具备良好的设备条件前提下,临床心血管医生将选择OCT作为首要辅助手段,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制定、优化术中支架置入的结果、分析术后疗效观察等,为广大冠心病患者谋求更好的愈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冠心病患者。
专家简介
郑晓群,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医学部主任、心血管内四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春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大连市劳动模范、中国医师奖等荣誉。擅长常见心血管疾病、危急重症的诊疗,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20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