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肝脏】 警惕“隐形杀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70岁的马婆婆(化名),在8年前体检时候发现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轻度升高,随后数次查肝功能均提示这两个指标异常,但马婆婆一直感觉身体没什么不舒服,所以未予引起重视。
1年前马婆婆再次复查肝功能时,发现上述两个指标均有明显的升高,遂到我院肝病专科门诊就诊。肝病专科门诊的刘银辉主任医师为其安排了相关检查,肝脏B超结果提示为肝硬化,同时自身抗体及免疫指标也显示异常,马婆婆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马婆婆百思不得其解地说:“我平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为什么就得了肝硬化了呢?”
那么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何方神圣呢?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背景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早期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及黄疸等。由于没有特异性表现很多患者辗转皮肤科、内科就诊,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75%的患者确诊时已经肝硬化,甚至一小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肝硬化,追溯病源才发现是PBC。
因为PBC发病隐匿的特点,很多患者确诊时都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可谓是肝脏的隐形杀手!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自然病程大致分为四期。第四期为肝硬化期,前三期一般是无症状或者是症状轻微、容易漏诊。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这个疾病呢?
首先对下述几类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1、易患人群:如家族中有PBC或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
2、有不明原因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患者。
3、出现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皮肤瘙痒的患者。
其次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及体检发现上述异常结果,一定要早日到具有肝病专科门诊的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治,早诊断早治疗,不要错过了诊治的最佳时机。
门诊地址
门诊二楼内科门诊4号、6号诊室
采写:感染内科陈丽虹、宣传教育科梁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