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院建设】喜讯!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中国房颤中心(标准版)国家认证
-喜讯-
今年11月,2022中国房颤中心年度工作会议在武汉举行,发布了“第五批次中国房颤中心通过认证单位名单”。我院正式通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成为(标准版)国家级房颤中心,这也标志着我院对房颤这一慢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也将为肇庆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
什么是房颤,为
什么要重视房颤的治疗?
我院心律失常学科带头人、房颤中心医疗主任王树源主任医师介绍,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流行病学估测我国房颤人口超1000万。不仅如此,房颤的危害较大,会导致心悸、活动耐受性下降、生活质量下降,诱发心力衰竭,更严重的会导致心源性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我国房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临床诊治欠规范,很多房颤患者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
我院启动房颤中心建设项目,
全力提升救治能力
有鉴于此,2020年初,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由心血管内科牵头组织房颤中心建设团队,正式启动房颤中心建设项目。在建设中,心血管内科通过多学科协作,克服新冠疫情下的重重困难,目前已形成了我院健全的房颤诊治体系,并牵头联合肇庆市内14家医疗单位成立了“肇庆市房颤诊治联盟”,在房颤筛查、规范化诊治、新技术开展、房颤健康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肇庆房颤患者铺设强大的救治网络。
同时,还建立了多学科、多中心协作模式,充分提升了区域内房颤诊治能力。通过房颤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患者对房颤疾病的认识,房颤抗凝率大幅提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不断增加。据悉,今年心律失常团队完成房颤射频消融近100例,过半数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不乏左房偏大及10年以上病史的房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心律,改善患者预后。
我院房颤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认证
我院房颤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认证
今年9月,由中国房颤中心认证专家组组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启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桂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周淑娴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谢勇教授一行四人对我院房颤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认证。肇庆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谢光荣,我院党委书记陈浩波、副院长钟志耕出席并见证认证过程。
专家组聆听了我院房颤中心的工作汇报,进一步对我院房颤的筛查、介入治疗、中心数据库上报等情况进行了仔细检查和评分,同时对我院门急诊房颤分诊台、急诊室、心血管内科住院病房、导管室等进行了现场考察,现场提问了一线医护人员。最终,专家组一致对我院房颤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顺利完成了认证工作。
在现场认证会上,我院心律失常学科带头人、房颤中心医疗主任、主任医师王树源汇报房颤中心的建设情况。
、主任医师王树源汇报房颤中心的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院乘着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东风,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学科带头人王树源主任带领下,心律失常团队率先开展了多项肇庆地区的房颤诊疗技术,如创建房颤消融与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模式;成功应用三维导航系统和零射线挽救持续性心动过速的孕妇;完成我院首例的抗3.0T核磁CRT植入治疗等。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房颤(心律失常)中心简介
我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技术实力雄厚,是肇庆、云浮地区较早开展心脏电生理及起搏器植入的中心,也是周边地区的大型电生理中心。
在我院心律失常学科带头人、房颤中心医疗主任、主任医师王树源的带领下,目前拥有经验丰富的术者3名,常规开展手术包括室上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ICD植入预防心脏性猝死、CRT治疗心力衰竭等,年手术量超300例。
在科研方面,团队成功申报广东省适宜技术基层推广项目,并申报省级电生理继续教育项目,团队研究成果已经发表2篇SCI文章。每年定期举行心律失常学术会议,并参与全国性学术会议,进行心律失常手术直播演示;到基层医院指导新技术开展。今年顺利通过国家房颤中心认证,已开设了房颤专病门诊。
来源|房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