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三维标测下AMC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健康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早的临床症状变异较大,重者可有明显心悸、心跳间歇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的频发室早可导致心脏扩大,发生室早性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早甚至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或猝死。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其通过消融心室异位起搏点可成功治疗室早。
新技术“心”起点
近日,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电生理介入团队在副院长马维军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一例三维标测下AMC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将困扰了患者好几年的“心病”彻底根治。
50岁的患者李先生因“间断心慌10余年”到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就诊,入院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3万余次,且为同一形态,考虑是左室AMC(左冠窦与二尖瓣交界区)来源室早。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恐引发猝死等不良后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射频消融手术,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由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心内科外请兰大一院杨波教授指导,心内科苏雨主任,高亮医师协助完成,手术用时30分钟,精准快速地完成了射频消融术,患者一直处于清醒状态,消融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消失,手术成功。
术后,患者连连惊叹:“简直不可思议!太快了!”令他感到欣喜的是,术后身上几乎没有明显的疤痕,只有一个很微小的穿刺口。在床上静卧1天后,他就下床恢复正常活动,术后第三天,痊愈出院。
这是我市首例三维标测下AMC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在复杂心律失常治疗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心内电生理专业进入新的领域,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知识链接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三维标测系统全称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是三维标测系统标记导管移动并标记心内电图的标测技术。其原理类似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此项技术可将影像、电激动、磁导航等技术融合在一起。
其特点为:
1、较前一代二维标测系统准确性明显提升;
2、准确的可视化,大大减少术中X线的使用,从而减少患者电离辐射;
3、在其指导下,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明显提升。
三维标测下的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治疗复杂性心律失常,其建模精准,射线量少,手术精度高,故确保了手术成功率。
心脏射频消融术适应症:
室上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优点:
1、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2、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猝死、心衰及脑卒中的发生率;
3、创伤小,恢复快。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术后24小时就可起床活动,住院时间短(术后三天即可出院),并能迅速根治。
信息提供:高亮
信息审核:苏雨
信息编审:院务部
新闻热线:8553114
投诉电话:8553130
门诊咨询:8293120
投稿邮箱:10171024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