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于无声处润物,于需要时输血
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呈现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了“这十年,医路向前”主题征文活动。全院医务工作者纷纷分享自己在读医求学之路、教医育人之路、行医问诊之路上的故事与感悟。
今天的文章
来自于输血科的王静
让我们一起走近她的故事
......
十八岁那年,虽年少懵懂,却知家人病痛时自己的束手无策,也是因为那样的情况,自己一直想要努力学医,为的就是能在家人身体不适时,照顾一二。怀揣这样卑微又渺小的梦想,我毅然地选择了学医路。
输血科合影(王静:第二排左三)
初相识
泸州医学院
初识您时,城北校区还是黄沙漫漫,大家努力迎风成长,那时的教学楼只有东楼、西楼和综合楼;十年过去,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也有了学海楼,海川楼,文渊楼和科技大楼。
初识您时,闲庭信步穿过您大约需要20分钟;十年过去,上课来回需要自行车、交通车代步。
初始您时,和同学聊天赏景只能在篮球场的水泥地上看沱江的日出日落,十年过去,同学们已经可以相约奥体中心运动,在玉带河偶遇,在逸夫图书馆后面的荷塘赏荷,现在的您,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您从外貌上改变了很多很多,我也在一天一天的接触中对您有了更深的认识。
曾经的明理楼
从2006年到2014年,我在城北校区和忠山校区待了整整八年。
这八年,我见证了您的日新月异,您也看着我成长,我从那个懵懂的只想着为了可以照顾家人好好学习的医学生,变成了一个努力想要为了患者减少病痛的医生。
这八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如何进行检测时更可靠,更具有临床意义,患者怎样输血更科学有效,如何让患者输血更安全。慢慢地,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让自己可以胜任临床的工作。
本科毕业照(王静:从右往左第三人)
再相会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
0
1
4
2014年,我正式入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学校和医院中间只隔着个220阶梯,而我到医院几乎是没有距离:见习、实习和工作。能够加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这个大集体,我很荣幸也很激动,我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医护人员。
工作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喝醉酒后对我大吼大叫的病人家属;我遇到过患者家属随时拿着手机各种拍,让你担心说的每一句话,让你手足无措;我遇到过患者家属着急,拍门震天响,窗户玻璃几近掉落;我也遇到过,上班就带着土特产给我的同事;还遇到过,只要我一有困难就会出现在我面前,各种帮助的老师们,还有开导和鼓励我的同事们。
工作时培训班照片
这几年我见证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的修建,科研平台的建设,学科的发展。您也见证了我从刚入职场的青涩、恐惧、紧张、忧虑,一步一步成长为业务工作有条不紊,教学努力创新,科研稳扎稳打,学习从不松懈的医者。
技能大赛一等奖合照
渐相知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2
0
1
8
2018年,在输血科的学科建设要求下,我进入了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进修学习,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我都一股脑地向单位老师们汇报,并运用到学科建设中。
这一年,我们输血科开展了疑难血型鉴定,疑难交叉配血,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等几项新项目。输血中的疑难案例处理越来越多,院会诊例数越来越多,我院患者的输血安全得到更多保障,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进修生活
耕耘一份兴趣需要很久很久,征服一座高山,需要很久很久,经营一份亲情,需要很久很久。而失去热情,失去知音,失去乐趣却很快很快,唯有将当下的学习状态和工作状况努力经营妥帖,守得一份当初的那份纯真,不忘初心,努力为我院的输血事业添砖加瓦。
参加比赛时照片
新相处
四川(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
2
0
2
2
2022年,机缘巧合,我有幸以一名输血检验人员的身份加入了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建的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在7月,我跟队员们一起参加了夏季普格的高原应急演练。在9月参加了泸定6.8级地震的抗震救援。
普格演练(王静:第一排左一)
尽管加入救援队以来,我参加过高原野外驻训演练,也曾在脑海里多次模拟过紧急出动救援的画面,但当任务真的来临时,还是猛然间感觉到一些无措。尽管如此,我依然第一时间向救援队请战,匆忙整理背囊、野营装备、衣物和生活用品,把背囊装得鼓鼓囊囊的,在向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汇报“我已经准备好,随时准备出发!”后,我在紧张和无措交织中焦急地等待消息。
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王静:第一排右一)
9月5日,夜深了,却注定无眠。30名队员,5台车,漆黑的夜色中像箭一般向灾区疾驰。“一定要平安,各位战友!一定要平安,灾区的同胞!”我在内心里默默地呐喊。
星夜驰援灾区,越接近震中附近,道路山体垮塌就越多,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新铲出的土堆,明显是新抢通出来的道路。凌晨4:30,在一片漆黑和寂静中,我们到达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随即紧张又有序地做救援准备,直到天空泛出鱼肚白。
次日清晨,领队布置任务,带领10人突击队徒步深入与外界道路阻断的草科乡进行救援,其余队员依托新民乡卫生院开设野战医院开展伤员救治工作。一开始,我被列入10人进山小队,但还没等我从激动兴奋中平复下来,救援队领队出于种种考虑,决定让我就地参加救援。虽然有些失落,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一切服从指挥。
灾区留影
在新民乡的安置点
我们搭起来应急救援帐篷,布置好营地,和新民乡卫生院开展检伤分类、清创缝合、疫情防控和地震造成的急性应激障碍等救治工作。我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专业的应急队员,与新民乡卫生院联系,负责该院的检测仪器的使用、结果传输和报告审核等。并将我对携带的POCT中的自动生化分析仪调至待机状态,准备好试剂随时准备进行检测。
在王岗坪的医疗驻点工作时
一些慢性病患者开始过来看病拿药,因为药品准备充足,诊疗一些慢性疾病和开药没有任何问题。突然,一位中年女性来到了医疗点,手捂着额头。当我们询问“哪里不舒服?”,她拿下了捂着额头的手,这时候她的额头汩汩流出了鲜血,作为一个学检验的医务人员,我们长期接触血液样本,一袋袋的血液制品,但是这种汩汩流血的伤口却非常少见,我的心一紧,这时候副队长娴熟地进行清创和缝合,我也又一次这么直接地感受医务人员对于受伤患者的作用。内心默默地告诫自己,回家了需要更好地学习外科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科研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汇报(王静:第一排右四)
结语
学医的初衷是希望我学有所用,家里人生病时不再惊慌无措。
到后来,我在冥冥中选择了医学检验专业,读研时学习了临床输血与检验。
慢慢地,和病人的直接接触越来越少。
再到加入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再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和治疗患者,救治好的一名名患者,让我深刻体会到需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水平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共克时艰,书写西南医大附院事业的新篇章!
文/图王静
校对:王扬勇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春节就诊指南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
入院注意事项
|
孕妈妈“黄码”咋个办
|
核酸检测
|
脊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