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两手硬,两手赢!打好疫情防控+医疗抢救“组合拳”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赢!
花都区“1012”疫情来势汹汹、反复延宕,花都上下积极迎战疫情。作为花都区唯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收治定点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一手抓疫情防控: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状态,制定全院疫情防控方案,各部门及科室纷纷请战、逆行向前;一手抓医疗救治:作为花都区内最重要的综合医疗机构,我院为保障特殊时期中高风险及管控区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做好充分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院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设备科、院办等多个职能后勤部门通宵达旦为确保次日采样工作有序开展做好多项准备工作:清点采样物资库存、沟通了解各采样点需求、合理安排人员配给、物资配送等等。
摆渡逆行者:专班转运大白
有这样一群人,从手术台到抗疫一线,从治病救人到疫情防控,变的是工作任务,不变的是责任担当,他们是专班转运医务人员。主要负责新冠高危人员的转运工作,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电话铃声就是他们的集结号。繁重且高危的转运任务,正是这帮在深夜工作的大白战士们扛下来的。
“搬家”行动,尽显人文关怀
医院的应急病区逐渐增至9个,病区医务人员也随之增加。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应急病区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多个科室开启“搬家”行动,腾出空间作为生活区。神经外科苗条的护士此时化身为大力士,双手各推一台呼吸机!全科人员齐心协力,凌晨1点终于“搬家”完毕。
我院特设人文关怀小组、开通关爱热线,为职工排忧解难,包括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家庭困难等。
坚守医者初心守护群众生命
期间,我院神经外科赵振林医生接诊了一名封控区内的脑出血患者,来院时已昏迷,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手术治疗。赵振林医生与刘康峰医生内着防护服,外穿手术衣,在没有空调的负压手术间奋力救治脑出血患者。穿防护服、带面屏,意味着手术难度加大、手术视野变差、手部灵活度降低。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开颅手术非常成功,患者危机顺利解除,脱离生命危险,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褪去层层防护用具后,两位医生早已汗流浃背。本就不简单的手术,在不透气的防护服下更是消耗加倍的体力及精力。凌晨,完成手术并安顿好患者后,他们才安心回到值班房休息,以备第二天的外采任务。
赵振林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克服一切困难,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救治就是医者初心和使命。
刘康峰
抗击疫情的本质就是救病治人,两者都是“西瓜”,没有任何一个是“芝麻”!疫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且短期内无法彻底清除,但我们依然对生活保持着热爱,或许这就是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主义罢了!
图:神经外科(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整理:梁嘉琪
神经外科
花都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编制床位68张,实际开放98张,分三个病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神经外科一区、神经外科二区。现有医护人员共5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科室能独立开展脑动脉瘤的介入和手术治疗、脑室肿瘤、后颅窝肿瘤和椎管内肿瘤等高难度手术,先后承担国家、广东省及广州市等各类科研基金10余项,或资助200万元,获得省市级成果奖励9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俗称“植物人”)的基础与临床有较深入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神经外科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居全省同级医院先进水平。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在20%;脑出血致残率低,造福花都人民乃至周边地区群众。
肖华
•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马劲光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
赵晓勇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江振汝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刘广慧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门诊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2楼
住院部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7、8楼
咨询电话:
神经外科一区:020-62935474
神经外科二区:020-62935467
神经外科NICU:020-62935496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