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秋季咳嗽不止“滋阴润燥”,这些方子助您止秋咳~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马军
秋咳Autumncough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转凉,降水越来越少,变得干燥,此时此时咳嗽的病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比如喉咙痛痒、咽喉干燥,咳嗽少痰,老是感觉有痰咳不出来,特别是老人和小孩等身体较弱的人群,这些秋冬季节的咳嗽就是燥咳吗?
诚然,秋季确实容易咳嗽。中医多认为秋季时“燥邪犯肺”,肺为骄脏,喜润恶燥,最容易遭受燥邪的侵害,导致肺气失宣,肺气上逆而咳嗽。自古以来,很多医家很重视,也创制了不少滋阴润燥的有效方剂。
但在临床实践中,秋季出现的咳嗽并不都是以燥咳为主,反而“寒饮”咳嗽的病人多些,比如咳吐稀白痰,流清鼻涕,咳嗽起来清鼻涕一大把。
这和之前不是矛盾吗?
秋天不是燥吗,
为什么患者的咳嗽却不燥了?
其实人体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机体,对于外界环境刺激有着非常复杂的反应,人体感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具体表现出什么样的病理反应,总归是由机体的体质所决定的,而不单纯取决于邪气本身。
比如,一家人同时受凉感冒,他们感受的邪气(西医讲细菌或病毒)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表现出的症状有可能截然不同,
有的偏热多,如咳嗽,咽痛;
有的偏寒多,如咳嗽痰多清稀;
有的偏燥多,如口干唇干,干咳音哑等,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每个人体质状态不一样,“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燥邪也仅仅是一种致病因素,在临床中还要看每个人的具体表现,来针对性治疗。如果对待秋季的咳嗽就按照“滋阴润燥”的原则无异于刻舟求剑。
小柴胡汤
笔者在临床中对于反复咳嗽不愈的病人多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大家可能认为小柴胡汤就是用来治疗感冒发烧的,其实它的功效远不止于此。它是首千古名方,方子本身平和,攻补兼施,寒热错杂,适用面非常广泛,可以合半夏厚朴汤,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组合,尤其是对于慢性咳嗽或过敏性咳嗽,中医所讲的“三焦咳”非常有效。如果寒饮重,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如果痰热重,加黄连,瓜蒌,演化多端。
麦门冬汤
如果真的是燥咳明显,比如咳嗽气喘,咽喉干痛,咯痰不爽,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那么麦门冬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组成很简单: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它出自《金匮要略》:“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观音应梦散
对于秋冬季节容易咳嗽的人,日常怎么保养自己的肺呢?笔者推荐一个方子--观音应梦散(党参15g,生姜15g,蜂蜜30g),该方原本用于咳嗽“收尾”,患者每天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它比较清润,特别适合养肺,秋季可以间中服用以预防咳嗽。
如有咳嗽,
请咨询专业中医。
马军
广州市
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名中医,现任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学术上崇尚仲景学说,受胡希恕、黄煌等经方家以及日本汉方的影响,擅长使用经方、古方,用药力求精简,药简而效宏。善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功能性胃肠疾病、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消化道溃疡病、多种急、慢性咳喘、复发性口疮、失眠等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以及体质调节。
来源:广州市一中医科
投稿邮箱:gzno1ho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