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变身“小黄人”,换血疗法来帮忙
每个刚出生的小宝宝
都要经历从皱皱包
再到可爱宝宝的过程
但有的宝宝
不仅没有变得白白嫩嫩
反而还成了“小黄人”
这孩子到底是
哪一步没走对?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85umol/L(5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
大约有5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黄疸,其中有少部分会出现重度黄疸,即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此时的宝宝就变成了一个“小黄人”。
二、常见症状有哪些?
生理性黄疸:
1.症状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5-7日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一般不超2周。早产儿可能会持续3-4周才消退。
2.黄染主要涉及面、颈部皮肤等部位,也可波及躯干,眼球白色部分(巩膜)。
3.一般精神、睡眠、发育及大小便正常。
病理性黄疸:
1.出现早: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
2.持续时间长:足月儿持续时间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或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
3.进展速度快:若治疗不及时,会较快出现精神差、吐奶、呻吟、尖叫、小便颜色发黄、大便颜色发白、肌张力降低、嗜睡甚至抽搐症状。
假如是生理性黄疸,症状一般较轻,无迫切就医需要。
但如若是病理性黄疸,进展速度快则需要及时治疗,否则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可危及患儿生命!存活者也会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持久性锥体外系神经异常;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等)。
不过
宝爸宝妈们不必太过惊慌,
假如宝宝出现重度黄疸,
还有这一招可以用
——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也是防止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
三、换血疗法
1、血源选择:
溶血病换血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紧急情况下也可以选择O型血。
ABO溶血病如母亲O型血,患儿为A型或B型,首选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的混合血,红细胞与血浆比2-3:1。
2、换血量:
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倍。
3、换血途径:
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4、换血中应注意的问题:
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血常规、肝功能等;换血时均匀抽出和输入血液,全程120分钟。
换血前后对比
输血科专家温馨提醒
对于黄疸,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只是相对的。
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切勿自作主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动态监测黄疸变化,必要时及时干预,避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
输血科介绍
2006年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按要求在南海区率先成立输血科,开展医院临床输血、教学、科研等工作。
现今,输血科已发展成为具有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团结奋进的服务团队。输血科现有成员7人,其中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2人,初级技师3人。成立三个工作小组,拥有全自动血型及配血检测系统两套,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配备的血型离心机、储血冰箱、血小板储存箱等专用设备。2022年在我科开展的“南海区人民医院储血点”已顺利通过省卫健委专家验收,成为佛山首家医院储血点。
输血科24小时为全院临床科室提供医疗急救用血及治疗性用血服务,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指导,使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安全合理、科学有效。是一个集实验检测、血液贮存,肩负用血监督管理的特殊医技科室。
输血科专家介绍
输血科主任
李毅坚
副主任技师
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2010年起从事临床输血工作,在临床输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临床输血学、输血诊断学、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交叉配血处理以及临床用血管理等。现任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一届输血医学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佛山市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佛山市南海区中华医学会血液及输血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海区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课题两项。
医疗新动态,持续关注不掉队!
供稿丨输血科彭东婷
部分来源丨腾讯医典
责编丨梁筠仪
声明:
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
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
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及时联系,联系邮箱:nhyyxc@126.com,我们将予以删除。
4.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作商业宣传。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