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高龄老人突发心梗,2小时内快速打通生命通道
两个小时生死时速抢救,11月20日,由广医三院国家胸痛中心主导下的荔湾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一位95岁的高危急性心梗患者成功施救。从就诊到介入手术下血管再通,争分夺秒,挽救高龄老人垂危生命,而当天正是“中国心梗日”,其成功救治诠释了该日子特殊的含义。
01
高龄老人突发心梗,
区域协同救治开启绿色通道
11月20日中午13:10,家住荔湾的95岁邓伯因“突发胸痛4小时”到荔湾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接诊医师迅速为邓伯检查心电图,首份心电图提示:患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这意味着邓伯心脏的血管突发闭塞、心肌正在发生大面积的缺血坏死,若不紧急打通闭塞的血管,患者随着有着生命危险!
95岁高龄,手术出血风险极高,且存在溶栓禁忌,荔湾区人民医院的接诊医生立即启动荔湾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联系我院国家胸痛中心,启动绿色救治通道,将邓伯第一时间转运到我院。
在为邓伯服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后,10分钟后,邓伯被120快速转运到我院胸痛中心。
心电图提示急性广发前壁心肌梗死
在接到医联体单位——荔湾区人民医院的转诊通知后,我院胸痛中心当即启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在邓伯转诊到院前便做好准备工作。急诊科、放射介入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接力救治,为邓伯正在坏死的心肌、正在垂危的生命争分夺秒。
14:05,患者到达我院;
14:20,家属签署冠脉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
14:25完成冠脉造影;
15:05指引导丝通过罪犯血管,
全程门球时间仅60分钟。
术中,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团队发现,邓伯右边冠状动脉中段呈现弥漫性狭窄窄40-60%,左主干未见明显异常,前降支中段急性闭塞,D1开口局限性狭窄80%,回旋支中远段弥漫性狭窄40-50%。
医生当即从前降支串联植入支架,很快邓伯心脏内闭塞的血管得到再次畅通,心肌供血得以重新恢复,术后邓伯胸痛症状迅速缓解,生命体征平稳,进入心脏监护病房CCU继续监护治疗。
从患者到外院就诊到转入我院,实施介入手术使心脏血管再通,不到2个小时内,我院与医联体兄弟医院联动协作,为高龄老人争得“一线生机”。
心血管内科医生为邓伯行紧急冠脉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术中证实心脏左前降支血管急性闭塞
成功植入支架后闭塞的血管再次畅通
02
1120,
把握急性心梗救治黄金时间
心脏通过心肌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维持人的生命,如果为心肌提供血液供应的血管因为长血栓等原因突然发生完全堵塞,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生时多数人会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出汗,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危重之一,起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梗的规范化救治流程,我国于2014年将每年的11月20日确定为“中国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
一是急性心梗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是发生急性心梗之后,黄金抢救时间是120分钟。
//广医三院胸痛中心
///
广医三院胸痛中心目前由心血管内科主导,联合急诊科、放射介入科等多学科合作的胸痛救治团队,并联合荔湾区多家医疗单位成立了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每年挽救逾200余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广医三院胸痛中心是国家级胸痛中心、广东省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广州市示范基地、荔湾胸痛质控单位,采取24小时备班制,为胸痛患者生命救治保驾护航。
03
提醒:心梗有前兆,
这几大表现需警惕
心梗的发生往往在突然之间,但心梗发作前,有些前期征兆不容忽视,黄兆琦介绍,最常见的前兆表现为“心绞痛”,此外还有:
和活动相关或无关的心前区不适。
伴或不伴有咽部紧缩感(感觉像穿了高龄毛衣)。
发作时伴或不伴有左肩背部和左侧小指、无名指的放射痛。
伴或不伴有头晕、冒汗、呼吸困难等。
心绞痛短期内反复发生,发作时间比以前要长,以前几分钟,现在动不动十来分钟甚至二三十分钟。
如果有这些征兆一定要马上就医
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的问题,及时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心梗有前兆
而有些可能一点前兆都没有
如果没有征兆怎么办呢?
假如你是高危人群,比如三高,长期吸烟、家族史明确的,一样建议早期去筛查血管问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黄兆琦提醒,三高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血脂,血脂高无痛无痒,但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4.9mmol/L,就已经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了,应该积极治疗。
文|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
图|部分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