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孩子弱视?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恢复视力
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单眼或双眼的视力低于该年龄段的视力为弱视,或者两眼相差两行以上,较差眼即为弱视。
图片来源网络
正常儿童视力发育
图片来源网络
(1)刚出生视力差、视功能未发育完全,只能看到眼前晃动的影子
(2)2到6个月时,立体感、追随、扫视功能稳定
(3)3岁的孩子视力0.5~0.6
(4)5到7岁的孩子视力0.8~1.0
图片来源网络
弱视产生的原因
1.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
2.屈光参差行弱视:患者双眼的屈光度相差≥1.5D,柱镜≥1.0D。
3.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双侧性,发生于未佩戴过矫正的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双眼的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一般近视不容易发生弱视,多发生于远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屈光间质混沌等遮挡瞳孔,不适当的遮盖引起的视功能障碍。
5.先天性弱视。
弱视的最新诊断标准:
(1)3岁以下的儿童低于0.5
(2)4到5岁低于0.6
(3)6到7岁低于0.7
弱视的危害
弱视的危害往往是大于近视的,因为近视可以通过屈光矫正来使视力达到正常;而弱视即使通过屈光矫正也无法达到正常的视力。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可以恢复视力。
如果发现的时间晚,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坚持,那么视力会恢复困难,甚至难以恢复,影响患者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弱视的最佳治疗期:
弱视的治疗周期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效果越差,因此治疗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1)3~6岁治疗效果最有效,80%~90%的弱视患者都可以治愈;
2)7~9岁的孩子治疗的成功率下降一半;
3)12岁以后的孩子治疗的成功率极低,困难度加大,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可以提高视力。
弱视怎么治疗?
1)需要戴镜:需要让光线到达正位进入眼底刺激视觉发育。
2)弱视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针对性的训练,不断地刺激眼睛,使其发育起来,让双眼视功能不断地建立更为完善、稳定的视觉系统。
结合视觉训练: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视觉训练系统,该系统对于传统训练而言,可以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训练兴趣,更好地提升孩子的视力并巩固。视觉训练可以分为院内训练和家庭训练,让孩子把训练当成游戏玩,在玩中提高视力。
在治疗期间,通过院内训练或者家庭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不断提升患者视力,完善双眼视功能。弱视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视力慢慢的提高直至正常。
患者小明,5岁,初步检查视力差OD(右眼):0.08,(左眼)OS:0.6,经过验光矫正后视力OD(右眼):0.5,(左眼)OS:0.7,轻度弱视,视功能检查后有明显异常。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医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矫正下,经过3个月的弱视训练后视力达到正常,视功能有所好转。
治疗后,小明的视功能有所好转
南宁市妇幼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医院新发展起来的特色学科,通过开展各专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眼科专家用心守护“眼健康”,守护“心灵之窗”。咨询电话:0771-2868961
供稿:农奇龙
终审:方春宁
欢迎关注更多妇幼健康科普知识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