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葡萄”竟是癫痫“元凶”!柳州首例机器人辅助脑微小病灶切除术在广西脑科医院成功开展
病情回顾
何女士第一次被家人发现异常是在6个月前。何女士不知为何总是往左上方发呆、控制不住嘴角抽动,有时会头晕、看东西模糊……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何女士每隔一两天就会发作一次,有时一眨眼的功夫就恢复正常,有时则要持续十几秒才能缓解。
家人不放心,便陪同何女士到附近医院检查,CT发现何女士颅内存在病变。经过多方咨询,家人带着何女士来到广西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寻求帮助。
查找“元凶”
广西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国成了解何女士病情后,建议何女士住院治疗。经颅脑磁共振及视频脑电图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分析,何女士右侧额颞交界区有一大小约4mm微小占位性病变。至于何女士为什么会突然发呆、嘴角抽搐,应该是病变导致的癫痫症状。
由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癫痫症状
手术切除病变通常可控制发作!
但是由于病变小、位置深,加上静脉丛异常发达且恰好位于手术入路的中心,如何精准定位病灶并将其完整切除成了手术最大的难点。经反复研究讨论,神经外科团队最终决定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实施手术。
李国成
副主任医师
广西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MDT)专委会及脑胶质瘤委员会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李国成指出:对此类有明确病灶导致的癫痫,手术切除病灶,癫痫一般能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在电生理监测下,根据放电情况可以明确癫痫放电范围,重点切除病灶及引起异常放电的致痫灶。对于较小的病灶,尤其是位于深部的微小病灶,在保护周围血管、组织的情况下,手术精准定位并将其完全切除尤其重要。机器人辅助下实施手术不仅能精准定位切除病灶,同时又能保护好相应的解剖结构,往往能为手术带来更好的效果。
手术开始前,团队在手术机器人的配套软件上实施手术规划。将多模态影像配准并进行3D重建。将不同的检查资料在同一3D空间中统一起来,不但方便手术医生确认肿瘤的体表投影及毗邻关系,也便于对手术入路提供高精度辅助(定位精度≤1mm)。
(术中操作)
术中,由于静脉血管异常丰富,刚开颅就阻挡了手术直接入路。机器人立马“上阵”,引导手术医生精准定位、避开静脉丛,从静脉丛的前方入路。
(机器人辅助下精准定位病灶)
与此同时,医生利用显微解剖技术将静脉丛解剖、分离,并用丝线缝合蛛网膜向后方牵拉,为手术入路创造空间。紧接着,机器人再次精准定位病变,在不损伤静脉引流的情况下,手术团队完整将右额颞交界区病变切除,病变大小4mm!
被切除的病变
术后(左图)与术前(右图)
术中脑电监测术区癫痫样放电消失。麻醉复苏后,何女士立即清醒,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两天即可下床活动。
科技领航
据悉,该手术为柳州市首例机器人辅助脑微小病灶切除术。微创、精准、高效的手术机器人在术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技术也将被拓展应用至更多的术式,包括脑出血的微创抽吸术、颅内病灶活检术、难治性癫痫的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等。
科室简介
广西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研究生3名。医疗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开展颅脑肿瘤、脑干出血复杂手术,技术精益求精,对脑部肿瘤、颅脑疾病、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以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具有丰富经验。精湛的医术享誉区内外。
科室配备有完整的癫痫术前、术中定位和术后评估系统,广泛开展癫痫灶切除手术。应用先进诊疗设备,开展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难治性癫痫,DBS及脊髓电刺激术(SCS)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在癫痫外科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方面处于区内领先水平。
在癫痫手术中广泛应用脑立体定向结合皮层、颅内电极脑电监测评估技术;神经介入方面,顺利开展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栓塞术、颈内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术等技术。
联系电话:0772-3176267
供稿丨杨广旅
广西脑科医院
预约电话:0772-3177211,0772-8251023(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胸痛、卒中、急诊电话:
0772-3115159
心理援助热线:
0772-3136120
医院网址:
http://gxnkyy.com
医院地址:
柳州市鸡喇路1号
乘车指南:
市内乘4路、9路、16路、21路、23路、65路、快5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在线预约挂号及缴费查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订阅号
获取医院动态及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