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骨知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你知多少?
秋风瑟瑟,天气转凉,不少大爷大妈们明显感觉腿脚发凉。出门没走多大会儿就开始出现小腿酸胀酸痛,走路一瘸一拐,必须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走,走不了多久又得休息一会。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这样走走又停停,真的是因为人老,腿脚不便吗?其实,如果你经常这样“走走停停”,很有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这种“走走停停”在医学上有个术语叫做“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最主要临床表现。
0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粥样硬化和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是一种由于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最终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02
哪些是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秋冬寒冷季节更易诱发、加重。
0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等级,按Fontaine分期一般将其分为四期。
I期(轻微主诉期或无症状期):患者仅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足癣易发感染而不易控制。
II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的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最常见的症状。
III期(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就会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
IV期(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只能截肢保命。
04
如何诊断?做哪些检查?
1、踝肱指数(ABI)
踝肱指数(ABI)是踝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反映下肢血压和血管状态非常有价值的量化指标,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ABI测定能准确评估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下肢血供情况及血管状况,对下肢动脉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ABI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性达到95%,特异性达到99%。
2、动脉超声检查
无创检查,检出率高、方便快捷、可重复。
3、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CTA)
术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式。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是诊断的金标准。
5、核磁共振血管显像(MRA)
具有定位准确、无损伤、安全迅速等优越性。
05
如何治疗?
针对高危因素的治疗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体重,严格戒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针对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1、步行疗法: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2、药物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
3、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首选方法。常见的血管腔内技术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斑块切除术、药物溶栓、激光成形等。
4、外科手术:包括“搭桥”术、内膜剥脱术和截肢(趾)术等。
06
如何预防?
1、戒烟!戒烟!戒烟!
2、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3、适量加强双下肢活动,加快血液流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4、合理膳食,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学会自我检查,对比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若有减弱或消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0%,对于疾病我们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配合治疗。
四川省骨科医院外科
四川省骨科医院外科拥有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3人,专业护理团队10余人。科室现有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腔静脉与内脏静脉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VTE专家委员,亚太血管学术联盟(APA)委员,中国糖尿病足联盟委员,中国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学委员。科室同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科护理团队,对血管病变病引起的创伤、多发创伤、胸腹联合伤及胸部重度创伤、头颅重度创伤等都有丰富的护理经验,能够实施高标准、规范化的临床护理。
主要收治以下病种:
1.血管疾病类:腹主动脉瘤、主髂动脉瘤、内脏动脉、颈动脉、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以及静脉性疾病等;
2.创伤疾病类:多发创伤,胸腹联合伤及胸部重度创伤、头颅重度创伤,胸骨骨折、多根多段肋骨骨折等;
3.神经外科类: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颅底畸形、椎管肿瘤、脊髓栓系、症状性骶管囊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痉挛性斜颈等神经功能疾病等。
外科秉承“精诚、精艺、精心”的科训,以精湛的医术和饱满的热情,真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科室地址:武侯院区第二住院大楼3楼;
咨询电话:028-87015226-8060。
乔勇
副主任医师,外科主任。
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工作多年,主要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对胸腹主动脉瘤、主骼动脉瘤、内脏动脉、颈动脉、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以及静脉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有独到造诣;对多发创伤,胸腹联合伤及胸部重度创伤、头颅重度创伤患者的治疗,获得了大量临床经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对胸骨骨折、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国内率先采用先进的可吸收合成树脂人工骨肋骨钉、胸骨钉、钛合金加压锁定板进行内固定手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对胆囊结石、疝、阑尾炎、肠梗阻、腹腔肿瘤及甲状腺乳腺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童剑
副主任医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脑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运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术中B超导航、通道显微技术精准微创个体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颅底畸形、椎管肿瘤、脊髓栓系、症状性骶管囊肿等疾患;系统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疼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功能疾病;熟练使用中西结合、快速康复技术促进神经外科患者功能恢复;省内较早运用神经外科技术处理周围神经损伤、肿瘤等病变。
院训——怀贤、敬业、求实、图强
愿景——病员满意,职工幸福
素材来源:外科吴小英
审稿:依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