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科普】提倡母乳喂养 关爱早产宝宝
●●●●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纯母乳喂养至婴儿六个月,并且推荐母乳喂养至儿童2岁。母乳已被证实可以促进母婴健康,被公认为是早产儿宝宝最佳食物。作为早产儿妈妈的你,是不是疑惑过:早产的宝宝应该怎么更好地哺乳母奶呢?方法是不是跟足月宝宝一样吗?母乳不够怎么办?今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专家给各位早产儿的爸爸妈妈们介绍一下相关注意事项,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01●
早产儿为什么要喝母乳?
●●●●
早产由于过早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并没有充分做好生存的准备,各个器官和系统都还没有发育成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免疫力越弱。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益处多!
近期益处: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早产儿视网膜病患病率,帮助早产儿尽快恢复健康。
远期益处: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和减少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这些益处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和远期预后,是任何其他食品都不能替代的。
●02●
如何识别早产儿饥饿的征象?
●●●●
宝宝张大嘴巴(寻找乳房);
发出吸吮动作或响声(咂嘴唇、伸舌头);
吃手;
快速动眼;
转头或肢体动作增多;
烦躁或哭闹。
●03●
如何识别吃好奶的征象?
●●●●
一天大的宝宝胃容量约为5-7ml,相当于玻璃弹球大小。到第三天,宝宝的胃容量增到22-30ml。到一周左右,新生儿的胃容量大概到44-59ml,相当于乒乓球大小。
睡眠:吃奶后,宝宝自己放开乳头看上去满足而有睡意;
排泄情况:宝宝每天要换尿布6次左右,每天排大便2~4次,大便呈金黄色糊状;
体重:体重平均每周增加150克左右;满月时,婴儿的体重要比出生时体重增加600克及以上。
●04●
喂养时体位姿势?
●●●●
早产儿消化系统不成熟,易出现反流,应掌握正确哺乳姿势,有卧位、侧卧位、坐位,一般采取坐位。怀抱宝宝,头肩部枕于母亲哺乳侧肘弯部,口含住乳头,妈妈手放在乳房上、下方,将整个乳房托起。
●05●
亲喂时如何控制流速?
●●●●
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避免奶水流出过快导致宝宝来不及吞咽引起呛咳。
●06●
亲喂后如何帮宝宝排气?
●●●●
妈妈亲喂后,将宝宝竖直抱起,让其头部紧靠在自己的肩上,手掌空心状从下至上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最好听到打嗝声,再放将宝宝于床上。
●07●
亲喂后如何摆体位?
●●●●
亲喂后,宝宝入睡,可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30分钟再平卧,以防止因乳汁反流造成窒息。
●08●
如何判断宝宝发生呛奶?
●●●●
轻微呛奶:宝宝口鼻处见奶液溢出,但宝宝哭声洪亮,脸色涨红,说明宝宝呼吸道基本通畅。
严重呛奶:宝宝不停挣扎,嘴唇或面部青紫,呼吸困难,表示奶液已进入气管。
呛奶后口周出现青紫
●09●
宝宝呛奶后如何处理?
●●●●
轻微呛奶:将宝宝侧卧,用空心掌拍宝宝后背,同时清除口鼻腔呕吐物。
严重呛奶:将宝宝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4-5次,使其能咳出奶液,如无效马上拍打刺激脚底,若此时宝宝仍无哭声,面色青紫无改善,说明存在窒息风险,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10●
剩余母乳应该怎么储存及储存时间?
●●●●
保存母乳时,无论室温、冷藏或冷冻保存,均需使用一次性储奶袋或储奶瓶,不用玻璃瓶,以防冻裂。保存的母乳使用前,用温奶器或温水(≥37℃且<40℃)加热,加热时间≤15min,解冻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冻。
●11●
产妇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
上班妈妈可提前两周挤出母乳倒入奶瓶,让宝宝提前学会奶瓶喂养,每3小时挤一次奶,挤出来的奶放在冰箱内保存,第2天复温后用小匙小碗或奶瓶喂哺宝宝;母亲上班或长时间外出时,建议每3小时挤/吸奶1次,有利于维持乳汁分泌量。
●12●
出院后遇到问题怎么办?
●●●●
宝宝出院后,遇到母乳喂养的有关问题,可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母乳喂养咨询室就诊咨询。
妇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