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长期自我规范管理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要大幅提高居民的慢阻肺知晓率,加强慢阻肺的早期筛查,注意预防急性加重,提高基层慢阻肺防控能力。
2022年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公众对于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加强对慢阻肺长期管理的认识,达到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目的,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早期发现慢阻肺的相关知识(危险因素、常见症状、肺功能检查等)、慢阻肺长期规范管理相关知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防及应对等科普宣教活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总患病人数接近1个亿,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例慢阻肺患者。短短十余年间(2002~2015)慢阻肺的患病率从2002年的8.2%增加至2015年的13.7%。而且慢阻肺是我国第三大死亡病因,2013年我国慢阻肺死亡总人数占全球慢阻肺死亡总人数的31.1%,这意味着全球每死亡3例慢阻肺患者中,就有1例是中国慢阻肺患者。同时,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正确规范管理慢阻肺刻不容缓!
其实,每一位慢阻肺患者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做好稳定期自我管理,可以帮助您回归正常生活!
人体肺功能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学者们通过10多年的长期观察发现,正常人群中的肺功能会随年龄增长,平均每年降低22.4mL,某些危害因素(例如:吸烟)可加速慢阻肺病人的肺功能下降速度,做好慢阻肺自我管理(如:积极戒烟),可控制慢阻肺患者病程的发展,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自我规范
管理的十要点
(一)稳定期自我管理的目标
1.减轻症状,让您可以去跳广场舞、外出购物和娱乐。
2.减少未来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可以让您预防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减少住院、减少病死率。
(二)稳定期的自我管理内容
应该做到戒烟、定期做肺功能检查、坚持规范吸入治疗,定期随访、接种疫苗、家庭氧疗、呼吸锻炼。
其中戒烟是影响慢阻肺自然病程最有力的干预措施,可以让您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减少住院次数、延长寿命。
(三)戒烟:如何实施戒烟计划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四)为什么要定期检查肺功能
肺功能检查时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对于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都至关重要,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且与其他检查相比,肺功能检查对患者没有创伤,且结果稳定,可靠性好,因此我们要求慢阻肺患者应每半年左右到医院检查肺功能。
(五)规范治疗
慢阻肺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吸入药物来长期缓解和控制您的症状,以及降低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凭“自我感觉”随意停药,可导致:病情恶化、频繁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增加门诊就诊和住院次数、寿命缩短增加死亡风险。
因此,对于慢阻肺病人,坚持用药是最重要的!不要跟随“自我感觉”而随意停药。
1.常用药物有哪些
(1)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通过直接扩张支气管,缓解气促、增加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优,因此慢阻肺稳定期多首选吸入治疗。
(2)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抗炎制剂,在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维持治疗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比口服和静脉制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因其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在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中应用更为广泛,但需要在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联合使用。
(3)其它药物: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抗生素、化痰剂等。
2.规范治疗:哪些吸入药物可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吸入可用于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1)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二联)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三联;在同一个吸入装置中含有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和吸入糖皮质激素的药物称为固定三联)
3.规范治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吸入装置
慢阻肺稳定期治疗药物所使用的吸入装置品种繁多,主要分为三大类: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pMDI)(包括带或不带储雾罐)、干粉吸入器(DPI)和软雾吸入器(SMI)。不同吸入装置对吸气力量和手口协调性的要求不同,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您的吸入装置。
(六)接种疫苗对于预防急性加重的价值
疫苗接种是预防相应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有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减少慢阻肺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1.推荐接种人群: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
•60岁以上人群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
•对于从未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慢阻肺患者,建议补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于年龄≥50岁的慢阻肺患者,应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2.推荐接种时机和地点:
•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需注射不同部位;
•流感疫苗每年流感来临之前开始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全年均可接种;
•当地疾控中心、当地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指定医院。
(七)氧疗对于预防急性加重的价值
长期家庭氧疗应在极重度慢阻肺患者中应用,长期氧疗和戒烟是可以延缓慢阻肺进程并延长患者寿命的有效措施。
•长期家庭氧疗一般是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1.0~2.0升/分钟,每天吸氧持续时间>15小时;
•凡需进行家庭氧疗的患者必须经过呼吸内科门诊医师检查,医师给出符合长期家庭氧疗标准的结论,方可进行家庭氧疗;
•开始氧疗一周后应到呼吸科门诊复查血气,了解氧疗效果,了解是否存在其它问题。之后每月应复诊一次,了解氧疗效果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修正。
(八)肺康复训练在预防急性加重中的价值
恰当的康复锻炼,可以使因进行性气流阻塞、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适宜人群包括:病情稳定的、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3周内开始肺康复训练;急性加重期间不宜进行肺康复训练。
(九)早期识别急性加重:日常管理中如何早期识别慢阻肺急性加重
(十)如何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
慢阻肺急性加重发作时,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应对越快,可能产生的后果就越小。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程度不同,应对方法也不同。
1.轻度:仅需要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在日常管理中,通过“慢阻肺急性加重识别卡”主动发现的急性加重,可经门诊治疗好转。
2.中度: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并加用抗生素和(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3.重度:需要住院或急诊、ICU治疗。
如果每一位慢阻肺患者,
能够把自我管理作为自己日常生活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并持之以恒,
大部分人都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慢阻肺的特点,
规律防范,
过上幸福的生活!
祝愿慢阻肺患者拥有更好的明天!
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整理:梁嘉琪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广州北部地区最大的呼吸疾病诊疗中心,是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点专科,是花都区卫生局重点创建专科,花都区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于2020年通过国家级呼吸科PCCM认证,现开放床位85张,设2个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区、二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镜室(纤维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肺功能检查室、睡眠监测室。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52人,拥有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训练有素、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学博士2名,副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4人,接诊来自花都各地和周边地区大量疑难重症患者,在重症感染、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肺癌、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肺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救治水平。
科室能开展广东省三甲医院重点专科要求的所有项目,包括: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粘膜活检、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床旁气管镜、内科胸腔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睡眠呼吸监测、呼吸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呼出一氧化氮测定、多种过敏原检测等。
科室开展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气管镜引导下支架植入术、气管狭窄扩张术、气道异物钳取术、有创机械通气技术、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难治性胸腔积液的介入治疗、气胸及难治性气胸的治疗、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血管栓塞治疗等多种常见与危重呼吸诊疗技术,配备有10台机械通气呼吸机及各种高精尖抢救设备,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精英医护团队,构建了完整的呼吸危重症救治体系,为广州北部地区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于海建
•博士、主任医师、科主任
•出诊时间:周一、三、六全天
招树涛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出诊时间:周二、三、五全天
蒋兰茂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出诊时间:周一、四、日全天
王灿良
•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
•出诊时间:周二、五全天
门诊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2楼内科7号、8号诊室
呼吸一区住院部电话:020-62935263
呼吸二区住院部电话:020-62935262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