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爱心无阻,小善微光添亮色——花都区人民医院医生为社区邻里提供专业帮助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花都区“10.12”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多个社区居民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以阻断病毒扩散蔓延。而居家隔离期间,部分群众因各种身体健康问题需要就医,却难以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花都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纷纷挺身而出,急群众所急,解患者之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发扬医院“让爱心绽放”的理念,为民服务,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博爱的医者胸怀担起非常之责,竭尽关键之力。其中,就有成燕红医生,在居家期间为社区内多位居民提供医疗帮助,她是人医团队的一个缩影,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身边人。
成医生来自花都区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按疫情管控要求,其居住的岭南公馆属于疫情防控封控区域。成医生“被迫停工”居家隔离,但是隔离期间她又“数次开诊”,就地帮助社区内多名病患。小区里的长亭和石凳成为了她快速行医的“诊所”,但却丝毫不影响她的实力发挥及治疗成效。
为独居老人诊疗控制病情
小区里一名独居阿姨正处于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刚开始隔离不久,就出现了腰背部带状疱疹。当天想外出就医,但困难重重,曾尝试拨打120求助,但又不属于急性需要抢救的病种。后来,通过小区志愿者细心发现,在微信群里联系上成医生,为老人上门诊疗。经过几次治疗后,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成医生表示万分感谢。
为骨折小学生处理伤口
一名在9月底发生桡骨头骨折的小学生本来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换药,但由于疫情居家,原本固定的夹板已经松脱,而且骨折处浅表肌肉有硬化,可能是血肿机化初期。他的母亲十分担心,害怕骨折愈合不良,影响日后功能的恢复,求助其他跌打诊所无果后,联系了小区里的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的帮助,又联系到成医生为小孩处理局部血肿、按摩松解、定期更换外固定等,经过几次诊疗措施,目前该名学生伤情稳定。
为避险受伤居民诊断伤势
某天傍晚,成医生突然接到志愿者的紧急求助。一位中年阿姨昨天傍晚在小区跑步,因避让过往骑自行车的小孩,加上灯光不足,摔倒在户外停车场,导致眼睑、鼻唇沟、手足处擦伤出血。这位阿姨和老伴两人居住,孩子不在身边,深感无奈,因为自己是出于避让而受伤,想请求调看监控,以找到当晚骑车小孩。志愿者听闻后出面调解,但因伤势未能定性,难以进一步确定如何处理事故,因此只能向成医生求助,请求诊断具体伤情以作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经过成医生细心检查,确定擦伤不是由铁丝等金属造成,伤势轻微,排除了外出就诊的需要后,又帮阿姨消毒上药,还赠送了一些药品给老人回家自用,并交代回家注意观察,视病情变化再确定是否需要及时出外就诊。同时,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老人随时联系,让老人放下心来,没有再进一步追究骑车小孩的责任,化解了特殊时期的邻里矛盾。
此外,成医生每天在社区微信群上向寻医问药的邻居们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多名居民受惠。虽是小疾微恙,但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能得到及时解决,更让群众心里感到暖洋洋。
成医生说:“我们小区的志愿者服务相当到位,能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其中,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体会到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其实我做的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们日常工作而已,但希望能通过这些事情向大家传播一点正能量!”
疫情有隔,爱心无阻!
成医生的行为,
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许,
“中国好邻居”“花都美天使”“社区好医生”
......
赞美之词充溢着多个微信群。
成医生的“小善微光”,
将给疫情阴霾下略显灰暗的花都
平添几许亮色!
图:成燕红
编辑整理:梁嘉琪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