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80年·医道传承③ | 黄鼎坚名医工作室:妙手捻银针,发扬广西针灸流派特色
★黄鼎坚工作室★
领衔专家——全国名中医黄鼎坚
黄鼎坚,男,1939年8月生,广西东兰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63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曾任广西针灸学会名誉会长,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2009年获批“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站)——黄鼎坚名医工作室”,2012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桂派中医大师”称号,2022年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
大石山区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教育匮乏,素来是石多人少、人烟广散之地,黄鼎坚就诞生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大石山区农村。20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当时这是广西中医药的最高学府,黄鼎坚成为有史以来东兰县考入中医学院第一人。
1965年,黄鼎坚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步入中医针灸殿堂,再也走不出针灸的世界。从医58年,他坚持“以人为本,仁心仁术”之心救治众多患者,如今虽年过八旬,依然每周坚持出诊2天,指导国内外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推广讲座、学术论坛,为针灸事业贡献余热。
2022年,黄鼎坚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1
博采众长
精研歧黄之术
“
针灸为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一种“内病外治”医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
说起黄鼎坚与针灸的缘分,还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上初中的黄鼎坚关节疼痛,一名外地郎中给他做了针灸治疗,仅扎了几针就疼痛尽消,令他折服并心生好奇。
凭着对中医的向往,黄鼎坚高考成功考上广西中医学院,在校寒窗苦读四年,用大山赋予的那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啃噬着一部部晦涩难懂的“砖头”般厚重的中医专著。
由于对针灸有特殊的感情和天赋,黄鼎坚在临床轮转结束时被老师看中留在了针灸科。当时,黄鼎坚需要同时开展临床、带教、参加教材编写以及理论教学工作,但他把压力当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在针灸医学的道路上迈进。
黄鼎坚在查房带教
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黄鼎坚,始终坚信“学习永无止境”,多年从未停止学习的进程。他跟随针灸前辈李任源老师学习安全留针法、子午流注纳络止痛法;师从近代针灸大师朱琏,并参与朱琏遗著《新针灸学》第三版的整理和编撰工作;先后得到近代针灸名家邱茂良、杨长森、肖少卿、贺普仁、程莘农等针灸大师的教诲……
博采众长的师承,使得黄鼎坚在针灸学术上有很深厚的造诣,尤其1976年师从近代针灸大师朱琏的学习,是他提高针灸水平的一个新起点,既学诊疗方法和技术,还受到大师“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开阔思路,形成“学宜广”的治学风格。
“学宜广”——博览群经、广学多闻,树立正知见,方可知道、明白、贯通。在黄鼎坚看来,哪怕是他人只言片语的体会或点滴经验,都应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态,虚心学习,并验之实践,以实践的结果作为取舍之标准。
黄鼎坚工作之余不忘学习
因此,黄鼎坚不但深入学习当时新出现的全息生物学、足部反射区疗法,还不失时机向壮医名师李才魁老师学习民间草药知识、太极针,随李师上山采药认药,下乡为民防病治病;向民间老中医龙玉乾求教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协助归纳整理其疗法经验,参与编撰出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完成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工作,为这一具有壮族民间医疗特点的药线点灸疗法的传授与推广做出了贡献。
五十余载精研歧黄之术的悬壶生涯,黄鼎坚挖掘本地区民族医药特色,重视针灸(线)药结合,形成针、灸、线、药的独特诊疗体系。他将传统的经络辨证和近代的经络全息疗法融合,形成了针灸手法、指针疗法、壮医药线点灸及全息诊疗技术的独具特色的经络诊察方法与诊疗绝技,并成为子午流注、缓慢捻转进针法为特色的广西针灸流派杰出代表。针灸,已变成黄鼎坚悬壶济世的手段和毕生的追求。
黄鼎坚为患者治疗
回首过往精倦学习的岁月,黄鼎坚从内心深处始终感念风雨几十年中遇到的每一位明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就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医人不间断的薪火相传!”
因此黄鼎坚特别注重传承,希望也能如自己的老师一般,将这些珍贵的针灸疗法与经验代代相传,让针灸这一中国文化瑰宝扎根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2
光大杏林
薪火传针万里
在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言传身教、传承学术经验为特点,以中医药理论认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认知方式、医德修养为主要内容,以跟师学习为主线,是中医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
黄鼎坚深谙师承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临床”和“带教”两手抓,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诲人不倦,着力培养中医传承人。早在广西中医学院任教时,黄鼎坚便首开《针灸医籍选》及针灸理论课,讲课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他把自己的毕生学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每年接收进修生、研究生等数十名。
为大力推进针灸学,自20世纪70年代起黄鼎坚先后多次承办广西针灸师资进修提高班、针灸学习班,将自己多年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分享给全区针灸学者。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足迹遍布越南、柬埔寨、挪威、马来西亚、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摩尔多瓦、瑞典等地,还接待过联合国亚太地区卫生组织传统医学访问团,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国的医学和教育考察团,极力促进国际医学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广、传播针灸。
黄鼎坚为外宾看诊
教导外国学生时,黄鼎坚不厌其烦细细示范,有时还以自身为活标本,让学生们在他这块“试验田”里耕耘,一位美籍学生曾热泪盈眶地竖起大拇指说“黄鼎坚教授verygood!”黄鼎坚也仍清晰地记得,在参加援尼医疗队时,简便廉效、无副作用的针灸在当地是何等地受欢迎,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都来找针灸医生做调理治疗。
1980年,黄鼎坚负责组织创建广西首家针灸专科病房。当时,针灸病房不仅是广西中医学院针灸实习和广西针灸人才的临床培养基地,还成为了医院和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率先接收澳、美、法、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针灸留学生,让广西针灸学派的特色传播到世界各地,开拓了广西针灸医、教、研的新局面。
1981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成立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5年黄鼎坚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医疗科技工作者,1997年审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2000年,针灸推拿学被列为学院的重点学科,黄鼎坚被选为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2007年,被授予“师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个人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授予“全国名老中医先进工作室(站),黄鼎坚名医工作室”的牌匾;2020年,工作室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名医工作站建设单位。
目前,针灸病房已发展为广西针灸医疗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五”重点中医专科。而退休后的黄鼎坚并未停止推进广西针灸事业传承的步伐,工作室组建学术传承梯队,通过师带徒这一形式,进一步研究和整理黄鼎坚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培养的针灸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2012年,黄鼎坚名医工作室成立之初团队合影
心系家乡的黄鼎坚还在河池市东兰中医医院开设广西首家基层名医工作站,这是全国首创的建在村一级的名医基层工作站,如今已成立8周年。
过去,那起伏的山脉,崎岖的山路,父老乡亲求医问药的艰难,一直是他的心头之痛。春去秋来8年间,黄鼎坚及学术传承团队每年定期到东兰县开展临床示教(义诊)、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等传承教学工作,终于实现了为老百姓送医送药上门的夙愿。
各类中医专题讲座共计20余次,通过临床经验推广及技术指导的“传、帮、带”,诊治病人达10000余人,日诊最多达200多人次,为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2年,黄鼎坚名中医团队到东兰县中医医院新址开展“广西名中医八桂行”活动
2014年,黄鼎坚与团队到东兰名医基层工作站开展义诊活动
3
自成一家
“百病神针”传世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已是八桂针灸大家的黄鼎坚,依旧牢牢记住药圣孙思邈的这句格言,以此勉励自己终身铭记医者初心,精进技术为民。
这些年,他走过许多路,遇到许多人,为求知若渴的学生解读过小小银针的奥妙,也为数不清的患者治好了多年顽疾,让更多人看到悬壶济世、薪火传针的医者本色。
黄鼎坚认为,针灸学是“理、诊、法、方、穴、术”的集合,针灸临床的主导思想在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动态平衡观,临证强调辨证、辨经、辨病论治三结合。其中,他尤为重视针刺选穴精少,指出毫针刺法作为构成针灸学六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他推崇并发扬了朱琏老师的缓慢进针法,提出进针要“轻、稳、准”。正是由于以黄鼎坚等为代表的一批朱琏弟子以及他们的学生对缓慢进针法的继承和推广应用,才使其发展成为广西针灸流派的特色。
黄鼎坚团队在进行病例讨论
黄鼎坚受到其师朱琏神经针灸学说的影响,尤擅长运用针灸疗法治疗面瘫、眩晕、失眠、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病证,痿、痹、瘫、痛等肌肉关节运动系统病证,带状疱疹、神经痛、中风后遗症、泄泻、突发性耳聋、视力下降及异常等障碍性疑难杂症,各种术后功能(紊乱)失调综合征如大小便失禁的治疗与康复。
他还善于灵活应用药线点灸、挑刺、点穴、埋线等疗法,坚持“一针二灸三用药”,针药结合治疗临床各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特别是在治疗脏腑病证和皮肤疾病时,常用中药调理脏腑功能,如咳嗽、慢性泄泻,或用中药外洗、外敷治疗皮肤湿疹、牛皮癣、银屑病等,临床收效俱佳。
黄鼎坚在为群众义诊
“这是不是上帝赐给的神针?”早年,黄鼎坚在非洲曾以针灸治好过一位半身不遂、卧床一年之久的老人,老人被针灸治愈后,望着银闪闪的长旱针感激涕泪这么问道。
黄鼎坚微笑的同时陷入深思,莫说外国人,就连中国很多普通百姓也对针灸疗法知之甚少,究其原因是人们未能从病理生理的角度了解它。身怀其璧担其责,于是,“写一部关于针灸疗法的科普书籍”在黄鼎坚脑中生根,他白天行医为民解痛,晚上挑灯著书立说。
就在1988年,这本浸染黄鼎坚心血的《点穴疗法》成功出版,1990年向海外出版发行,先后印刷6次,发行量达12万册之多,该书获得1988至1992年度广西第三届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点穴疗法》
后来,黄鼎坚还参与了巜黄鼎坚:针灸临证经验集要》、《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实用中医学》等7部著作的编写工作。黄鼎坚将自己多年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留存,传扬后世以待众多针灸学者参详。
★后记★
目前,“中医针灸”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的103个国家认可使用。
黄鼎坚和煦地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人体穴位模型,他们共同见证了小小一根银针流传至今,福泽苍生的同时,潜移默化间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
2022年针灸科合影
2022年恰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周年院庆,黄鼎坚回想自己的过往,恍然发现他的个人档案资料、组织关系等从1959年入广西中医药大学到退休都未出过校门,是一个“未出校门就退休的医生”,他与广中医也已相伴了58年。
“处处尽心,即是快事,举步踏实,便是坦途。”他温声告诫着,望弟子们能秉持本心、务实踏进,在针灸事业上增添光彩。
文章来源: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终审:韦璐莹
上一篇:立冬 |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下一篇:立冬 |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