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反复20年,原来竟是胆囊长满“小米粒”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了一名反复腹痛二十年的患者,没有胆囊结石但却诊断为胆囊炎,切下的胆囊内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黄色小米粒似的息肉,医生提醒:并非所有胆囊炎都伴有胆囊结石,没有结石的胆囊炎也需要提高警惕,及早干预和处理,以防癌变。
王女士今年38岁,自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反复上腹痛,发作起来上腹部感觉到一阵阵的痉挛痛,有时还会伴有胀气的感觉,痛得厉害的时候不得不三更半夜跑医院急诊,这让她苦不堪言。
随后的就医过程中,王女士做了多次胃镜、肝胆彩超检查等,都没有发现出胆囊结石或者很明显的胆囊息肉,但又提醒胆囊粘膜略毛糙、可能是急性胆囊炎。稍有医学常识的王女士脑袋里面开始打问号,通常情况下胆囊炎不是都应该与结石有关吗?为什么自己胆囊里没有发现结石却又怀疑是胆囊炎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王女士的反复腹痛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但却一直没有获得明确的诊断。今年九月份,王女士慕名找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超尘,希望能检查出个“所以然”。
赵超尘医生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并查阅了这么多年来的各项检查报告,考虑是“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是上腹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患者大多表现为上腹痛或饱胀不适,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发热、眼黄等症状。”
赵超尘医生指出,由于胆囊炎疼痛的部位和胃病引发疼痛的部位多有重叠,很多患者会误以为得了胃病,因而延误了针对胆囊炎的诊治,“胆囊炎患者中,90%以上都会出现胆囊结石,但还是有少部分胆囊炎患者始终没有出现胆囊结石。”
王女士多次胃镜和彩超等检查排除了胃病、泌尿系结石等上腹痛的常见病因,而且彩超也多次提示胆囊壁增厚、胆囊粘膜毛糙等异常。腹痛发作时也有明显的右上腹压痛,因此胆囊炎的诊断是明确的。像王女士这样,胆囊处于持续、反复的炎症状态,导致腹痛反复发作,即使没有胆囊结石,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处理和干预,以免诱发胆囊癌变等更严重的问题。
由于王女士的病史已经有二十年,腹痛问题又反复发作,医生建议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听完医生的仔细分析后,王女士感觉到终于找到了解决难题的那把“钥匙”。
完善相关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之后,在麻醉科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通力配合下,由赵超尘副主任医师主刀,为她顺利切除了发生病变的胆囊。术后,当他剖开胆囊常规检查时却大吃一惊,尽管这名患者胆囊内虽然没有结石,但是粘膜上密布1-2mm大小的黄色小米粒似的颗粒,几乎看不到正常的粘膜。
“这些小颗粒是多发的胆固醇性息肉。”病理报告证实了赵超尘医生的判断,“患者反复发作的炎症促使息肉的生成,而多发的息肉又进一步加重了胆囊的炎症。长此以往,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癌变风险很高,幸好在还未发生恶变的时候及时进行了切除。”
由于是在腹腔镜下做的微创手术,术后两天,王女士就康复出院,至今没有再出现腹痛不适的症状。
赵超尘医生提醒,上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就是胆囊炎,而胆囊炎患者中90%以上都合并胆囊结石。该病例的患者始终没有出现胆囊结石,而是出现了密布于胆囊粘膜上的小息肉,“没有结石也可能得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同样需要及时诊治,不可忽视。”
赵超尘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医学中心-肝胆肿瘤中心
肝胆外科副主任
专业方向:
擅长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肝肿瘤的微创手术及复杂肝癌的综合治疗;胆管、胰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脾脏疾病的微创治疗。
出诊时间:
荔湾区.大坦沙院区
周四下午
越秀区.沿江院区
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预约挂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院四区)
▲沿江院区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路151号)
▲海印院区
(广州市海珠区康大路1号)
▲大坦沙院区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中路28号珠江大桥旁))
▲珠海横琴院区(建设中)
责编:
阿如
上一篇:老人种牙,这些误区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