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治疗误区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科的一个常见疾病,如接受正规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并治愈。
有人因为“多食,消瘦”,有人因为“怕热多汗,心慌,手抖”,有人因为“脖子粗,易激动,脾气大”等症状中的一个或几个而就诊,来医院检查被发现。
如果患者忽略自身感受,不去检查,可能得不到诊断,或者诊断后不好好治疗,会出现甲亢性心脏病,周期性麻痹(阵发性乏力肌无力低钾血症),甲亢性肌病,甲亢危象等严重情况,重者可危及生命。
甲亢的治疗,有三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同位素治疗,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就目前而言,国内患者首选的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一般要吃23年的抗甲状腺药物,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所以只要吃这类药物就需要监测副作用,尤其是前23月;对于那些对药物不能耐受,出现副作用的,或者不能坚持吃药,反复复发的,或者已经出现甲亢性心脏病周期性麻痹等并发症需要尽快控制病情的患者可行同位素治疗;手术治疗甲亢目前已不作为首选,因其手术疤痕,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可能增加,一般在特殊情况如怀疑合并甲状腺癌等时选用,并且必须在手术前把甲状腺功能控制好才可手术。
在我20余年甲亢的诊疗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或非专业医生有一些与甲亢治疗相关的误区,影响了甲亢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转归。在此重点与大家分享一下:
1、治疗前,未区分是否为一过性甲亢,有部分患者出现怕热心慌手抖等上述症状,检查结果也提示T3T4升高TSH降低,但不一定是需要抗甲状腺治疗的,这种情况可见于各种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正常早孕阶段,葡萄胎等情况。此时如果开始治疗,往往是不必要的,患者白白承受可能的药物副作用和频繁的复查。因此需要病因相关的检查和确认,如TRAb,甲状腺摄碘率等,根据情况选择。
2、起始治疗后,不规范,随意停药。甲亢复发率很高,口服药物治疗,一般需23年,同时抗体转阴一段时间才可考虑停药。但有些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即自行停药,或者治疗12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就停药。这样的甲亢就反反复复复发作,始终治不好,导致患者本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并可能出现前面讲过的并发症,危及健康,严重时危及生命。
3、服药治疗过程中,不按医嘱监测药物副作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过敏等副作用,发生几率不是很高,但一旦出现,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严重感染、肝衰等后果,因此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过程中一定要按要求监测。在口服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前23月是抗甲状腺药物量较大,也是最易出现副作用的阶段,因此复查需要频繁一些,一般12周1次。
4、还有一类患者,是心急想吃热豆腐的,希望一次治疗断根,有的人专门跑到所谓的“甲状腺专科”医院治疗(大概率事件是私人机构,广告揽客,骗钱的),往往花费巨大,最终结果却总是大失所望。有的一来就想做手术,但是甲亢明显状态直接做手术,可能出现甲亢危象,会直接要命的。规范的外科医生一般也不会在甲状腺功能没控制好时给你做手术。实际上,如果很难坚持多年吃药,或者吃药出现各种副作用,希望快速解决问题,可以行甲亢的同位素治疗,它相当于做了一个不流血的手术,但这也要23个月才能缓解。总体来说,首次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85%,当然治疗后甲减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增加,一定要有这个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