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报到】北京医生在泸州圆了“博士梦”
博士生报到
徐媛媛:
30岁,西南医科大学2022级放射肿瘤学医学博士
放弃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去四川泸州读博士,在许多人眼里,徐媛媛的决定或许并不“明智”。
徐媛媛是一位山东女孩,本科就读于青岛大学,后考取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硕士毕业时,当大部分同学还在为找工作、申报博士而一脸愁容时,她却幸运地成为了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
“可能是之前的道路太过顺利,所以想挑战一下自己。”提到申报读博士的初衷,徐媛媛表示,人生的选择因人而异,有人追求安稳,有人喜欢尝试,她属于后者。“更重要的是,我已经30岁了,今后读博士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北京工作的日子里,她注意到一个现象:“尽管拥有国内领先的治疗手段,但面对许多晚期癌症病人,有效治疗手段也并不多。”看到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徐媛媛暗下决心: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深造。
今年,徐媛媛成功申报西南医科大学肿瘤科博士,导师是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文庆莲教授。“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文教授了,拜读过她多篇关于治疗肿瘤的SCI论文。”
递交辞职信后,同事们劝她三思,“一旦辞职去读博士,就断了‘回头路’,这份工作不知有多少人眼红。”同时,也有人告诉她:“你并不是医院第一个去泸州的,几年前,第六医学中心的李玉英,如今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担任呼吸科主任。”
由于疫情原因,2022年西南医科大学博士新生开学比往年晚了一些。10月10日,徐媛媛背上行囊,独自一人来到既向往又陌生的泸州,自此实现了从医生身份到博士身份的转换。
刚下飞机,徐媛媛就感受到了泸州人的热情。“乘出租去学校的路上,司机听说我是来读博士的,不停夸赞,一路上还给为介绍:泸州除了是酒城,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下车后,还主动还帮我搬行李。”
尽管到泸州只有10多天时间,徐媛媛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座新校园。“食堂里,有专为北方学子准备的面食窗口;上课时,每个老师都用普通话教学;本地同学既热情又大方。”
徐媛媛说,如今在西南医科大学读博,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未来的三年里,在科研上,我争取收获满满,生活中,我会铭记更多感动。”
文/陈猛
图/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王扬勇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春节就诊指南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
入院注意事项
|
孕妈妈“黄码”咋个办
|
核酸检测
|
脊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