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日 | 免除疼痛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是医师的神圣职责
2022年10月17日是今年的世界镇痛日。
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今年世界镇痛日的主题为“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1
疼痛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疾病
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这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2002年,IASP(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2018年,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慢性疼痛纳入其中。WHO(世卫组织)一直也在倡导“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并将疼痛列为继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
关于疼痛
疼痛可以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烦躁不安,甚至影响到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且长期慢性疼痛还可导致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躲避疼痛刺激的本能,并从体验到疼痛到试图减轻疼痛的过程中发现,疼痛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
对于疼痛我们应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尤其在难治性疼痛疾病方面,更是可以通过药物和治疗手段来减轻或者达到无痛。
2
忍,不是“癌性疼痛”的唯一办法
提到疼痛,我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癌性疼痛”。肿瘤晚期的患者往往伴随着难忍的疼痛,给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NCCN指南癌痛发病数据表明,59%经治患者、64%晚期患者及33%根治性治疗后的癌症患者都在经历着疼痛。
癌痛的治疗遵循WHO三阶梯的治疗原则,根据药物的强度阶梯应用药物。选择镇痛药物的强度主要依据患者对自身的疼痛强度的评分,以及机体的功能状态。一般情况下,轻度至中度疼痛可选择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或(和)弱阿片类药物,中度至重度疼痛应选择非甾体类镇痛药和强阿片类药物。
在治疗癌性疼痛的过程中,由于肿瘤本身或肿瘤相关因素导致的中、重度疼痛,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1~2周患者疼痛缓解仍不满意和(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称之为难治性癌痛(2017年版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
难治性癌痛的诊断需同时满足以下两条标准:1、持续疼痛评分(VAS、NRS等)≥4分(或)爆发痛次数≥3次/天。2、遵循相关癌痛治疗指南,单独使用阿片类药物和(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关于疼痛
而在对难治性癌痛的治疗中,我们可以应用“第四阶梯”治疗--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改变了给药途径,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经脊髓向大脑传递,直接作用于疼痛--神经传导通路。由于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约为口服给药剂量的1/300,这样不仅提高了吗啡等强镇痛药的治疗效果,也大大降低其药物剂量,从而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免除疼痛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是医师的神圣职责”,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呼吁大家,
关注癌痛患者,
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让生命更有尊严!
疼痛科团队介绍
汪飞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广东医科大学、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惠州市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兼骨盆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主要从事慢性疼痛诊疗工作,擅长肌筋膜松解治疗颈肩腰腿神经痛、相关内脏疾病;超声引导下阻滞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等。
杨骥云
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委员,惠州市医学会疼痛分会委员,惠州市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委员兼秘书。擅长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小针刀黏连松解、臭氧注射、微创介入手术等,对各种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急慢性软组织疼痛性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王鑫
主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擅长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软组织内热针治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介入手术治疗等。
如有需要
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面对面咨询专家
审核|汪飞王运广
文|王鑫
图|王鑫创客贴
编辑|程秋伊
版权声明:创客贴图片已获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更多相关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