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骨知乎】医生,我是腿疼,为什么让我做腰椎核磁呀?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因为腿疼来看病,但是医生进行询问病史及查体后,会建议患者做腰椎核磁检查。这个时候,很多患者都会有疑问:我腿疼,又不是腰疼,为啥要做腰椎核磁共振啊?
对于这类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发现,其疼痛感呈放射状,多数描述为“医生,我腿疼,屁股也疼,扯到这半边脚背也疼”,从这类患者的症状来看,他们大多是由于腰椎病变压迫脊髓神经,导致腿部疼痛。这个时候,就需要做腰椎磁共振检查,来明确腰椎间盘的病变情况。
腰椎间盘由椎间盘中央的凝胶状的柔软部分(髓核)和包绕椎间盘的韧带(纤维环)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髓核逐渐失去水分萎缩,同时,纤维环变得脆弱和很容易被撕裂,因此,椎间盘渐渐失去柔韧性,弹性和减震功能减弱。
当腰部长时间劳损,抬重物时用力不当,或突然遭受扭闪或撞击等,会导致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脱出,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腰腿痛,疼痛通常会放射到腿部或足部,并可能伴有麻木和刺痛。对这一类情况,进行腰椎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腰椎间盘的病变情况。
腰椎核磁共振(MRI)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力,同时,可以多方位成像,对于椎间盘和脊髓,可作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从而能多方位观察神经根、脊髓和神经节等的情况,因此能够观察腰椎CT不能显示的信息,比如说矢状位的椎间盘游离、脱垂等。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防治?
1
保持良好工作生活习惯
平时注意避免久坐、相同姿势,弯腰动作轻柔,避免突然弯腰部,尽量可以采用下蹲动作代替弯腰动作,尽量避免弯腰推东西或搬东西动作。如果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反复长期弯腰的人群,如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可以在运动时或劳动时,尽量采用护腰带保护腰背部肌肉。
2
进行坚持合理锻炼
对腰背肌进行锻炼,可以采用游泳、广播操、臀桥、小燕飞等锻炼方式。
3
对腰部进行保暖、避免腰部损伤
已经存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患者或已经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患者不能过度剧烈或过度运动,避免危险运动和反复弯腰用力动作。如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去,然后逐渐把重物提起。
4
保守治疗
如果出现腰背部疼痛麻木,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先进行保守治疗,80%到90%的病人通过保守治疗能达到症状的缓解,同时可以进行热敷,理疗,按摩,症状稍重一点,可以使用肌肉松弛药,如鲁南贝特,营养神经药如甲钴胺,维生素B1,严重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
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包括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等方法,微创手术:主要包括椎间孔镜技术以及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这两类技术都是通过内窥镜到达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摘除,从而使神经根获得松解,患者的症状也获得缓解;开放手术:如果患者椎间盘突出非常巨大,出现马尾神经损伤,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分为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者是开放的椎间融合固定手术,每种手术都有其适应症。
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成立于1958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科室已成为影像设备齐全、诊断水平过硬、技术力量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数字化、现代化医学影像科。科室坚持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建设发展方向,骨肌影像诊断及检查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科室秉承“病员至上、质量第一、服务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正确医疗、精准医疗,满腔热忱为广大患者和临床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科室拥有多种先进大型影像学检查设备:GE等高端磁共振4台,西门子、飞利浦螺旋CT4台,岛津、西门子等多功能、断层DR12台,骨密度检查仪2台。年检查量达30多万人次,满足各临床科室诊疗之需要。学科内部已建成PACS系统,技术及诊断报告已完全实现计算机化。
科室技术全面、实力雄厚。多年来承担多所高校的医技培训、实习及规范化培训,已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专业型技术及诊断人才,出色地完成医、教、研等各项任务,尤其对外伤骨折脱位、良恶性骨肿瘤、骨质先天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诊疗方面具有深厚功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
科室目前专业技术人才51名,其中正高职称2名,副高职称3名,主治医师及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49名。
科室联系电话:028—87025643;028—87025643
-
钟鉴
-
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
全面负责医学影像科医疗、科研、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创新性开展科室管理,特别在绩效管理、医疗质控等方面创新性开展工作;擅长骨关节影像诊断学,尤其是多种影像检查的综合分析;先后承担厅局级及院内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数篇。
-
张德洲
-
主任医师、医学影像科学术主任
四川省放射专委会委员
中西医结合协作组副组长,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影像专委会常委、MRI学组副组长,
成都市放射专委会神经肌骨组副组长,
四川省人民政府创新医疗示范工程专家组成员。
擅长骨关节影像诊断学,尤其是多种影像检查的综合分析。先后负责或参与省、市及院内科研课题多项,参编专著2本,发表论文30余篇
-
陈君蓉
-
主任医师医学影像科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肌骨影像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风湿学会委员。
国内知名骨肌影像诊断专家、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厅局级及院级科研课题多项,在SCI收录杂志发表了1篇、中华放射学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参编专著3部。
-
易雪冰
-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肌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放射学会常委;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放射学会中西医结合组委员;
参与省卫健委、科技厅级课题各一项;完成院内课题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
陈兵
-
医学影像科DR组组长,副主任医师。
成都市放射专委会青年委员,擅长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负责或参与国自然、省级、院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
-
吴俊华
-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委员。
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及院内科研课题1项,并在北大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发表专业论著十多篇。
院训——怀贤、敬业、求实、图强
愿景——病员满意,职工幸福
投稿:医学影像科魏来
审稿:依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