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护理,关怀为本——我院二十一区开展人文关怀经验分享会
为推动人文关怀病房的建设,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内涵,近日,我院老年医学科二十一区开展了以“暖心护理,关怀为本”为主题的人文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分享服务亮点、沟通心得或探讨工作中的困难、疑惑,旨在让护理同行们互相吸取经验,交流学习,提升沟通能力;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护士们分享了在日常工作中与患者交流的一些事例,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每天在身边悄然发生的暖心的人文故事。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说方言的患者,沟通上遇到障碍时,大家如何解决呢?郑弘护士想到的办法就是让同病室的患者帮忙,并亲切的称呼其为“翻译官”,在每天的翻译互动中,建立了更为密切的护患关系。“平时我与患者的交流相对比较放松、活泼,如果我们在心里把他们当做朋友或是长辈一样来看待,所表现出的行为和语言,就会很自然地给流露一种亲切感,患者是很乐意接受的,容易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善意的‘绰号’反而能让患者感觉到对他们的尊重”郑弘说。
“有时倾听陪伴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黄叶婷护士说,我们不能以医护人员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患者的行为和选择,我们更多时候能做的是在陪伴患者及家庭的过程中,让自己更清晰地了解患者和家庭的需求,并尊重、陪伴和协助他们达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我们是医护人员,同时也有可能成为患者或家属,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满意度而去做一些格式化的沟通、教条的宣教,患者并不会感受到真诚,只有换位思考,哪怕只是朴实无华的一句关心,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小小的帮助,患者也能感受到我们所传递的温暖。”黄燕玲护士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当作为护士和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时,如何感同身受地理解患者的处境,去实施关怀的案例。
“护理操作的流程标准是一样的,但为了提升配合度,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对于认知功能受损的老年患者,很多时候,老人也像小孩,护士要改变固化的宣教思维,不能一味的灌输我们想给予患者的,而要从他需要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针对一位不愿意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从反抗排斥到每天主动要求进行口腔护理这样的转变过程,责任护士游月萍护士自豪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分享会的氛围热烈,参会的14名护士均进行了踊跃的交流沟通,叶洁晶护士长对每位护士的分享都给予了点评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她表示,作为老年医学科的护士,更需恒守初心,以关怀为本。要有更多的宽容和耐心,并具备解构和外化的能力,看到每位患者的独特性,采用适合的沟通方式与患者交流,给予尊重、理解、共情、陪伴。她强调,每位护士都要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开展工作,科内以后也会定期分享交流,扬长避短,总结经验。同时,未来将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每年都要收集患者表扬次数最多的护士,作为年度的服务明星护士,在年底时予以表彰奖励,并通过经验分享,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促进。
在院领导以及护理部的领导下,2022年下半年我院老年医学科、二十一区启动人文关怀示范病房项目,又称“暖心”病房。从营造关怀氛围、加强医患交流、提供专业化照护、延伸护理服务、打造和谐护际关系等方面多措并举。今后,将继续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植于心、见诸于行,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工作中,践行护理的初衷,做有温度的护理人,持续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来源:二十一区
经市一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扫码关注福州市第一医院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