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高管长跑后不幸去世!这个测试尽早做,可规避猝死风险
10月7日深夜,华为发布讣告,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先生因突发疾病,10月7日凌晨不幸去世,享年53岁。
有消息称,丁耘是在长跑28公里后,因为心脏问题没有再醒过来。
我们总说运动有益健康
但过度运动却可能是“定时炸弹”
近年来
多起运动后猝死的事件
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痛心的同时
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运动
如何了解自己运动的承受范围
成为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
广医三院心脏康复中心
负责人黄兆琦副主任医师
提醒各位爱运动的朋友:
运动不宜过量
可通过心肺运动试验
来检测心脏在运动时有无潜在风险
1
了解自己身体的“极限”,
踩个单车就知道
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黄兆琦主任表示,运动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功能等,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最大化降低运动风险。
心肺运动实验是能够在一次测试中全面评估人体多系统功能的临床检测技术。
在这个试验中,医生会给受检者戴上心电图和血压监测仪,以及能够检测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呼吸面罩,通过踩“单车”,逐渐增加运动量,让受试者做到最大的运动量。期间,所有的与运动相关的每一次心跳,每一个血压,每一口呼吸都能够被记录和分析。
整个过程中,医生会持续检测心电图、血压、肺功能、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代谢指标,客观、全面地评估心肺功能。
最后,可以得到反映心肺功能极限的最大摄氧量,反映呼吸能力的通气效率;同时可以观察到运动中有没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异常的高血压,全面地评价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
2
安全运动,
这个指标值得关注
据报道每10万人中约发生0.5人猝死,其中90%为心源性猝死,多数猝死出现在半程极点、冲刺和比赛刚结束时。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比例不断上升,马拉松赛场上的猝死事件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本身存在着某些未发现的隐匿性心脏风险,在大强度运动中触碰危险底线,由此诱发心脏急性事件。
作为身体运动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健康的心肺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衡量心肺功能最好的指标,就是最大摄氧能力。
我们看一下这张表就能发现,摄氧量越高,运动能力就越强,我们能胜任的活动量就越大。
心肺运动试验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心电、血压、血氧等指标,直观地观察到试验者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源性猝死相关因素,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是否存在外周血管疾病,是否存在肺部功能受限等等,得出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指导和科学的运动处方,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强度的运动了,避免了因运动过度对心血管造成损害。
3
以下几类人群
建议进行心肺运动试验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运动爱好者
评估心肺的衰老程度与健康程度;
筛查隐匿的心肺功能疾病;
对心、肺和肌肉的储备功能进行评价,从而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运动处方。
"三高"人群、肥胖人群
心肺功能障碍早期诊断,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制定运动处方,干预异常指标;
精准分型高血压类型,预测高血压风险;
精准评定燃脂最高点,制定医学级减肥方案。
心血管病家族史人群
监测已发病人群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高危临床现象,继而制定预防措施;
明确遗传性疾病是否存在早期心肌缺血、早期高血压、功能性心律失常等;
对遗传性疾病引起的慢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死亡/存活远期预后的评测。
心脏支架手术术后人群
定期监测心肺功能康复状况,有效判定心肺运动能力受损程度;
制定个性化术后康复运动处方,科学规划安全运动区间;
科学有效指导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黄兆琦副主任医师提示,心肺运动试验的应用范围虽然很广泛,但是要注意,像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不稳定型心绞痛等这一类严重疾病的急性期患者,就不适合做心肺运动试验。
生命在于运动
而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
直接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健康
让“心肺运动试验”
为我们的运动健康保驾护航
如果你也想知道
自己的运动能力怎么样
欢迎来到广医三院心脏康复中心
做个心肺运动试验
我们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康复师
为大家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指导
医学指导
黄兆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心脏康复中心负责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脏康复中心工作委员会专家,第一届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十余年,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心血管危急重症抢救、专长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慢病管理,擅长于心肺功能的康复与评定,尤其是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指导。
文、视频|广医三院
图|部分源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