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 节后首个工作日,搭配这份膳食汤谱,是幸福深秋的味道啊!
气温降露水凉
一滴寒露,点点叶黄
今日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寒露养生饮食
材料:板栗6-8粒,南瓜100-200克,鸡爪3对,红枣3枚,生姜2片,食盐适量。
烹调:板栗去壳、衣,板栗肉对半切开;南瓜去皮、切块;鸡爪先飞水;红枣去核,生姜切片;上料同放汤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45-60分钟,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胃,益气滋阴,养颜。
板栗甘温,自古有“肾之果”之称,有益肾气,厚肠胃的功效,对肾虚病或肾虚脾弱、羸瘦乏力者,可作辅助治疗。
南瓜甘平、微温,有补中益气、益肠胃、消炎止痛、解毒驱虫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常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肝脏病变,有助于减肥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是秋季养生佳品。
材料:番薯1-2个,苹果1个,红枣3枚,瘦肉100克,生姜2片,食盐适量。
烹调:番薯洗净、去皮、切块,苹果去皮芯、切块,红枣去核,瘦肉切块、飞水,生姜切片,上料同放汤锅内,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25分钟,最后加入苹果煮10-15分钟,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润燥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面黄少华,食欲不振,平素大便偏干者。
番薯,又名红薯、地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益气力、通便的功效,主治脾虚气弱,大便秘结,少气乏力。它还富含膳食纤维,属于低热量、高容积食品,有助于增强肠道蠕动、减肥等,是秋季养生佳品。
材料:水鱼1只(约350克),猪腱肉200克,南杏仁15克(去皮),莲子25克,桂圆肉5克,食盐适量。
烹调:水鱼宰好洗净切大块,猪腱肉切块,一同飞水,上料同放汤锅内,加适量清水,慢火煲1.5-2小时,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补脾、益气,润肺。可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后期,身体虚弱,易累,咳嗽有痰,胃纳欠佳,汗多等症。
菊柠饮
食材:杭白菊3-4朵,柠檬片1片,陈皮丝3克,枸杞子5克,蜂蜜适量。
烹调:上料加开水焗泡5分钟,调入适量蜂蜜即可。
功效:养肝、明目、润燥。可用于预防秋燥所致眼干涩、口干咽干、大便干等不适。
COLD
DEW
运动保健
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刚柔相济、形气相随,是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疗法之一。
明代医家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细、匀、长缓的腹式呼吸,通过肺、肾的协同作用,能养肺补肾益元气,进而使气血周流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因而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滋阴养肺”的养生目的,是秋季常见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中医外治
寒露后气温下降明显,昼热夜凉,人体阳气慢慢收敛,感冒、咳嗽也容易多发,养生注意防凉燥邪气侵袭,预防感冒、老慢支发作等。可艾灸三阴交、肺俞、涌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经)的交会穴,有健脾益胃、调肝补肾的功效。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内应肺脏,是肺气输注之处,是治疗肺脏疾患的重要腧穴。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主水,涌泉如“水之源头”,有补肾、滋阴、安神等功效。寒露前后常灸此三穴,有调理肺、脾、肾三脏,滋阴,养血润燥之功,可强壮体质,可用于预防及调理秋季多发的皮肤干燥、咳嗽、过敏性疾病、四肢冰冷等病证。
起居调护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继续增大,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之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睡时四肢不要伸到被外。白天勿赤脚,勿露脚踝,以防寒从足生。寒露过后,阴气盛,秋风疾,风邪易侵犯人体,是感冒的高发期。此时可采取泡脚、艾灸等中医疗法,积极预防感冒,科学饮食,改善居室环境,避免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心理调节
“寒露天转寒,要防悲秋感”。寒露时,秋风扫落叶,万物萧条,人的心情也易随之低落、惆怅,甚至悲伤。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COLD
DEW
今天是国庆假期后的
第一个工作日
让我们从饮食运动调理上
让身体与节气适应
投身忙碌又充实的生活!
来源|治未病中心彭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