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危害多!测一测,你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新冠疫情反反复复
国庆节又来了
居家时间一长
各种美食佳肴、久坐不动、体重飙升!
需警惕糖尿病的发生哦~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井喷式发展高发病症,最新的流行病学显示: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达12.8%,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多数糖尿病患者在起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却可逐渐引发眼底、肾脏、心脑血管等多器官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诸多危害,因此早期糖尿病的筛查及预防非常有必要!
今天我们就来看哈
你是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应该怎么筛查和预防呢?
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针对高危人群定期开展糖尿病筛查,有助于对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群体进行早期干预。
成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
1
有糖尿病前期病史;
2
年龄≥40岁;
3
体重指数(又称为BMI,其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的平方)≥24.0kg/m2,中心性肥胖(即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
缺乏体力活动者;
6
有巨大儿(即出生体重≥4.0kg的胎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
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9
有黑棘皮病者;
10
甘油三酯>2.22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
11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
12
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糖尿病早期筛查要怎么做?
定期检查血糖
有糖尿病患病风险的人群,需到医院内分泌科尽早检测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为糖尿病。
有糖尿病患病风险的人群,需到医院
内分泌科尽早检测血糖
。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预防怎么做?
01
1.遵循合理的饮食
在饮食上需要减少热量的摄入。在主食的摄入量上,一天的摄入量每日5~8两足矣;在主食的选择上,可以杂粮、粗粮、薯类、掺杂豆米饭为主,少食精加工食物,如面包、糕点,尽量不吃粥类、淀粉勾芡的汤类。
多吃绿叶蔬菜,每日至少一斤;保证每日蛋白的摄入,每日一个鸡蛋、一盒牛奶、二两瘦肉、一杯豆浆。
控制油脂和坚果的摄入,减少盐的摄入,每日盐的摄入量少于5g(约一啤酒瓶盖)。在烹饪的方法上尽量选择蒸、煮、炖、凉拌的方法,不推荐炸、煎、红烧。
02
2.开展适合的运动
运动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选择每周至少150min(如每周运动5天,则每次30min)、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h),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例如深蹲等。
不管怎样,动起来总比不动好!
03
3.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很重要,如戒烟、限酒、告别含糖饮料、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等。
04
4.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必须引起重视。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腹部减肥将大大提高糖耐量。
05
5.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因此控制血压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生活中应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
06
6.学会放松
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的身体会进入战斗状态,血糖水平升高,随时准备行动,这会促使体内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血液中到葡萄糖无处可去,便会出现长时间的高血糖。所以,你要学会放松自己,听歌、散步、冥想等方式都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
如果你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等高危因素,无论年龄,都建议到正规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做早期筛查,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哈~
希望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做好健康管理,远离糖尿病,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NEnglJMed346:393-403,2002;
[2]DECODEStudyGroup,ArchlnternMed161:397-405,2001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本期科普审核专家简介
王晓书,主任医师,内分泌代谢与老年医学科主任,广安市首届名医。广安市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内分泌暨代谢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第一届内分泌代谢学专委会常委,广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2004-2005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进修一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核医学科进修半年,多次参加国内内分泌代谢学术会议。
擅长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内分泌性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术后内分泌治疗)、甲状旁腺疾病、肥胖症、痛风、骨质疏松症、性早熟、性发育不良等性腺轴、及尿崩症、垂体瘤等垂体-肾上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本期科普医师简介
张帆内分泌住院医师。2016年毕业于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2016-2019年在宜宾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9年来我院内分泌科工作,擅长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疾病诊治。
上一篇:庆国庆!盆底康复中心送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