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将破解“肝胆密码”进行到底!
博士后“上山”只为破解“肝胆密码”
西南医大附院
肝胆外科主任
重医博士后、博导
李波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病房内,常年住满了病人。在这些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一不幸患上肝癌,这是被称为“癌症之王”的疾病。
身为肝胆外科主任的李波,四川大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做博士后,平均每年要做三四级手术100多台。2006年至今,已有数不清的肝癌中晚期患者在他的治疗下,逐渐恢复健康并重返正常生活。
母校情结
博士后返回忠山
2006年,在重医做博士后的李波遇到人生中最艰难的一道选择题:去北上广一线城市大医院?留校重医?或是去泸州工作?
让人意外的是,李波选择了泸州,用他的话说:“泸州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前身)是我的本科母校,我强烈感受到了附院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在那里,许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李波作为西南医科大学附院肝胆外科首位引进的博士及博士后,患者纷纷慕名赶来。
“总能找到一种适合的治疗方法”,在李波眼里,只要患者体力状况和肝脏功能较好,即便是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也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患者仍有战胜肿瘤的机会。
外科手术领域根据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四级是难度最高的等级。作为整个普外科的尖端领域,肝胆外科手术以三级、四级为主,“肝脏区域内布满血管,医生手术如同是在拆‘定时炸弹’,稍不注意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在李波主刀的手术中,四级手术占比90%以上。
靠着“步步惊心”的柳叶刀,李波施展了一幕幕“起死回生”的神奇:
2016年,身患肝癌晚期的白女士,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寻访国内多家医院都是相同结果:不用再治了,还剩下三五个月时间……李波通过多学科协作,为白女士“量身打造”治疗方案,最终手术大获成功。去年复查时,白女士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消失不见;
2020年,年过五旬的王先生在医院检查出肝癌,且癌细胞已转移至淋巴结,李波为其制定手术+免疫+靶向的综合治疗方案。接受治疗后,王先生的肿瘤缩小,施手术切除后,王先生逐渐恢复健康,如今已能下地干农活;
……
守土一方
屡次破解“肝胆密码”
作为肝胆外科主任,除了承担繁重的临床和管理任务外,李波还要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承担教学任务。从今年起,他还多了一个身份:博士生导师。
“我从2008年就担任硕士生导师,至今已带出30多位硕士,如今他们已是各个医院的骨干力量。”李波常常鼓励自己科室的年轻医生继续深造,并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院肝胆外科与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厦门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医院开展交流合作,其中包括田捷教授、陈孝平院士等肝胆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只有不断向行业翘楚学习,才能确保科室发展始终走在前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波不断破解“肝胆密码”,带领科室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
和中科院联合开展二区荧光导航肝癌切除首例人体研究,并于2020年在《自然》出版集团子刊NaturBiomedicalEngineering上发表相关文章;
2022年,与核医学科合作在西南地区首次将“铱90肝癌内放射技术”用于临床治疗;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守土一方,则尽力保一方平安。”作为医联体单位的“老大哥”,李波常被派去支援川滇黔等地方医院,一次次充当“救火队员”,“兄弟医院无法做、不能做、没把握的肝胆外科手术,就会请我去帮忙,我也从来不推辞。”
尽管工作繁忙,李波每天都会关注“肝癌患者交流群”微信群,并一一回复患者或家属的咨询。此外,他还不定期举办抗癌经验分享交流会,用患者的亲身经历来鼓励大家。
“肝癌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有这么一个群,可以方便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交流,也方便患者之间互相‘取经’。”李波认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信心和信任,患者自己要有战胜肿瘤的信心,要对医师充满信任,医患齐心,共战病魔。
文/王扬勇、陈猛
图/受访者提供
校对:黄黎
校对:黄黎
主审:王伊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春节就诊指南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
入院注意事项
|
孕妈妈“黄码”咋个办
|
核酸检测
|
脊柱科普
上一篇:那年夏天的栀子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