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肩、背部不平......一不注意后悔莫及!警惕青少年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
被称为儿童和青少年体态的“大敌”
什么是脊柱侧弯?
它们又有哪些分类呢?
“脊柱侧弯”俗称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呈一条直线形状,而且躯干的两侧应该是对称的。
脊柱侧弯的分类
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中国的背柱侧弯发病率为1.04%到1.2%,女性多于男性。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所有脊柱侧弯中最常见的,其中80%是结构性侧弯,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
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可分为三类:
1.是婴儿型(0-3岁)
2.少年型(4-10岁)
3.青少年型(10岁以上)
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一般年龄在10岁至16岁。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弯,比较常见。
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比较隐匿,在脊柱侧弯发生的早期,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或侧弯角度小于20度时,不易被发现。
首发症状:高低肩
脊柱侧弯的首发症状是高低肩,孩子可能出现两侧肩膀不等高,女孩可能会出现双侧乳房发育不同步,也有可能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情况。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两侧肩膀不等高时,需要高度怀疑其有可能是脊柱侧弯。还有部分患儿会出现两侧肩膀不平衡,弯腰时背部不对称,单侧背部隆起,腰部皮肤褶皱加深等症状。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患儿会出现明显的背部畸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体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生长发育期间不正常或长时间姿势不良有关。青少年脊柱侧弯一般是因为学习时姿势不良,脊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使颈、胸、腰椎前伸、前屈或侧弯,导致脊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大,脊椎部的肌肉韧带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此外,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躺在床上看书、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等,同样会引起脊柱侧弯。
特发性脊柱侧弯会影响外观,同时有可能会影响身体生长发育,治疗方案要视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通常越早治疗预后会越好。当出现怀疑为脊柱侧弯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
明显症状:疼痛、畸形
青少年如果有脊柱侧弯,会引起疼痛、畸形、影响心肺功能等严重的后果。
疼痛:如果青少年脊柱侧弯并不是特别严重,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脊柱的弯曲程度加重时,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多表现为背部疼痛,而且疼痛会逐渐加重。
畸形:青少年脊柱侧弯情况较轻微时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伴随着脊柱侧弯的加重,可能会造成畸形,比如两侧肩部不等高、胸廓不对称、脊柱偏离中线等。
在被确诊为青少年脊柱侧弯后,家长们需要尽早干预,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对于早期患儿,可以采取牵引、按摩、肢具配合等治疗。对于侧弯加重或病情进展比较快,比如弯曲度数大于45度,且年龄已到12岁以上,需采取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脊柱侧弯,预防大于治疗
青少年预防脊柱侧弯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大于治疗。比如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不要长时间久坐,久坐会导致脊柱负担过重。建议家长督促孩子每坐一个小时就起来站一站,走一走;
2.上课时不要歪斜着身体写作业,姿势要正确。走路时不要探肩、头往前勾或驼背,这种姿势也会加重脊柱侧弯;
3.回家后不要半躺、半坐,因为半躺、半坐对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脊柱侧弯;
4.睡觉时应选择硬板床,经常睡硬板床能够预防脊柱发生病理性改变,所以青少年在成长发育阶段要避免睡过软的床,预防发生脊柱侧弯;
5.日常生活中还要适当锻炼,以腰背肌肉的锻炼为主,对于轻度脊柱侧弯,可多进行对称性锻炼,例如扩胸运动,吊单杠、俯卧撑、游泳等,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腰背肌肉力量,预防脊柱侧弯。但做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时间,切勿过于疲劳;
6.建议青少年每年都进行体检,检测脊柱健康情况。比如通过电子脊柱测量仪检查脊柱是否发生侧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提醒:脊柱侧弯需要专业检测
我院儿童保健科近期购置了一台电子脊柱测量仪,可以通过脊柱测量来确定青少年是否有脊柱侧弯。
通过电子脊柱测量仪,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躯干倾斜、脊柱后突、前屈后伸、水平旋转、身体平衡等问题。
朱锦渊主任医师儿童保健科主任
从事儿童保健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矮小症、性早熟、儿童心理及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的诊治,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等方面的健康管理。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具体出诊时间请留意医院服务号)
黄秀娟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从事高危儿管理和儿童康复工作近20年,先后到日本鸟取县疗育中心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儿童保健和神经康复,擅长高危儿管理、儿童营养及神经行为发育、矮小、性早熟的诊治等,发表文章8篇,科研3项。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具体出诊时间请留意医院服务号)
杨翠萍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顺德区科学育儿专家,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十年余,尤其擅长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身高促进等儿童生长发育疾病及高危儿追踪监测。承担关于特发性矮小的佛山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并发表相关文献。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具体出诊时间请留意医院服务号)
张明珠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营养保健、矮小症、性早熟等工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不良、厌食、消化不良、便秘、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儿童保健有深入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具体出诊时间请留意医院服务号)
【妇幼健康科普】撰文:儿童保健科叶雯雪;编辑:皑茵;编审:欣英、卢敏;审核:汪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