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 妇幼健康我先行】新冠疫情期间儿童糖尿病患者居家注意事项
当前贵阳市正处于新冠疫情防控巩固阶段,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属于弱势人群,糖尿病患儿更是属于易感人群,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为了帮助糖尿病患儿做好疫情防控,保持血糖稳定,建议糖尿病患儿在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注意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01
饮食的管理
生长发育是儿童独有的特点,合理的饮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控制血糖、增强抵抗力,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及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糖尿病饮食建议营养均衡,摄入量因人而异,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营养状况、体力活动强度、血糖控制水平、胰岛功能以及用药情况等因素,主食摄入量不宜低于50克,建议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全谷物、粗杂粮及杂豆类占主食摄入量的1/3至1/2,以利于餐后血糖控制。若目前居家活动比平时活动量明显减少,建议每餐可比平时酌情减少主食量5%-10%(每餐少吃2-3口主食)。
高蛋白饮食具有良好的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欲,同时也还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减少肥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优质蛋白质除了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动物蛋白之外,还包括大豆及其制品。蔬菜能量密度低,膳食纤维含量高。
增加蔬菜摄入量可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有利于增加饱腹感和控制血糖。不同种类、颜色的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特点不同。血糖稳定的患者可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樱桃、李子、柚子、苹果、柑橘、梨、桃子、小番茄等。应合理安排食用水果的时间,可选择两餐中间或者运动前、后吃水果。因疫情原因,物资缺乏,患儿家长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孩子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适量摄入。尽量固定吃饭时间,一日三餐。血糖不稳定的患儿应注意加餐,减少餐后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进餐时注意调整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此外规律起居,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也尤为重要。
02
适量运动
宅在家里,尽可能减少久坐时间,每1小时起来动一动。建议每餐后在家中散步20-30分钟,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在家中进行做操或跳舞等运动,以利于餐后血糖控制。
03
规律注射胰岛素
儿童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是1型糖尿病,约占90%。由于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有些家长会认为每天注射胰岛素是导致不能脱离胰岛素的原因,实际上是病情的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和人体内自己产生的胰岛素并没有差别,只是为了补充糖尿病病态情况下不足的那一部分胰岛素。
04
注重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血糖的控制。定期监测血糖有利于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频次。
在疫情期间,出行不便,我院开通了线上免费问诊,家属可关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智慧服务→预约诊疗→在线咨询→更多→儿童内分泌门诊→进行在线专科医生免费咨询。病情危重需要急诊救治的可以通过120转运等急诊方式到最近医院儿科急诊进行救治。特别强调,就诊全程必须严格遵守社区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儿童内分泌科)
扫码关注医院公众号
专家简介
高爱民副主任医师
线下专科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个人简介: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规培生导师。1994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2009年3月-200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进修,主修儿童内分泌专业。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儿童内分泌代谢遗传学组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学分会第6届小儿内分泌学组成员贵阳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贵阳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委员。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完成多项省、市卫计委的科研课题。
擅长疾病:儿童糖尿病及常见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如矮小症、性早熟、小儿甲状腺疾病、肥胖症等。
陆艳主治医师
线下专科门诊:周二上午
个人简介:
硕士研究生;2015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20年1月至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毕业至今从事儿科常见疾病及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的诊治工作。
擅长疾病:
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糖尿病、甲亢、甲减等疾病诊断及治疗。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
贵阳市妇幼健康教育管理中心
贵阳市优生优育指导中心
微信制作:瞿冠英
一审:曾力妮
二审:阮亚安
三审:王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