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慢粒日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种可以长期生存的白血病
国际慢粒日
JOINUS▶▶▶
9月22日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描述了一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因为无法支付正版的治疗药物,而被迫到印度购买仿制药的经历。
曾经慢粒是不治之症,如今对于大多数患者,慢粒已经从一种致命疾病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
9月22日是国际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种可以长期生存的白血病。
什么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这是一种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临床表现是什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表现为脾大,有些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或者腹部慢慢变大。
有些病人还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或减少,贫血的患者一般会有面色苍白、体力下降,或者活动后气促。
有些血小板增多的患者会出现脑梗的表现,比如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通过查血常规一般都会发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等。
如何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通过骨髓穿刺来确诊,主要是通过做骨髓涂片、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来确诊,如果发现费城染色体或BCR/ABL基因,就可以确诊了。
确诊后怎么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性期。
慢性期的患者只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了,目前药物有一代、二代和三代靶向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药物在家口服,定期门诊随诊,并且很多药物都纳入了门诊医保,不需要住院也可以报销。这类患者的生存一般都很好,目前在我们中心,超过10年的患者已过百位。
加速期和急性期的患者,需要通过口服靶向药物及化疗控制,有些患者还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这一类的患者,生存周期偏短、费用也偏高。
这是一种可以长期生存的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都会存在费城染色体或BCR/ABL基因,目前口服靶向药物就是针对这种染色体和基因的靶向治疗,使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经成为了慢性病,同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样,患者可长期生存。
直播预告
2022年9月22日国际慢粒日暨第九届中国慢粒患者大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学科普患教直播
科普主题:慢粒白血病全程规范化管理
直播时间:2022年9月22日18:00
专家介绍
林丽娥,血液内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教授。海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海南血液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各类贫血、出血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以及疑难性血液系疾病诊治。
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姚红霞,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血液病专业带头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委员等。
从事血液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年;对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有深入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王谷云,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擅长血液病各类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出凝血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血液病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处理。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ITP、血友病、地中海贫血专科门诊)
符祥俊,血液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海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海南省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吴斌,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海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员,中国医师学会海南血液分委员。
专业特长: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工作。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
赵震宇,血液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海南省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后排异、病毒感染等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撰文:血液内科赵震宇
责编:吴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