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院庆·向未来⑥ 邓杨洋:急诊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
【编者按】江门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12年,今年已建院110周年。为致敬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迎接新挑战、走向新未来,我们以《致院庆·向未来》视频专栏与您分享仁济人普通而又特别的故事。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阵地,与凶险的病情争分夺秒就是他们的日常。急诊室,这个最贴近生命的地方,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场“生死时速”。绝处逢生的狂喜、回天乏术的悲恸、生死未卜的无措、性命相托的信任……
我们今天的主角是一名在急诊科工作了9年的主治医师——邓杨洋。邓杨洋,男,广东高州人,本科毕业于广东医学院,在读研究生,是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师。他就是这个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
滴滴响的各类监护仪、浓浓的消毒水味、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让人感到这里如同“战场”。在急诊科的患者,每个人都步履匆匆,仿佛时间在这里走得更快一些。
一大早刚一上班,邓杨洋在交接班的时候,一名因心悸的年轻女孩正在抢救区捂住腹部,不断有呕吐状。他连忙和几位医生共同问诊,和患者家属短暂交流后,发现患者已经不是初次出现该情况,反复的症状让邓杨洋陷入沉思。
每个病人来到急诊科,都需要医生快速判断病因、病种,如需进一步收治入院治疗,需马上联系相应科室会诊,如需急抢救,就要化身万能“医生”,各种病症都要学会处理。所幸这位患者心悸情况不算太严重,他请求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到场会诊,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在确认了留观区病人的情况之后,邓杨洋赶紧到接诊室接诊病人……一天的轮转,常常忘记饭点是常事,分秒必争渐渐成为常态。
就是吃个饭的功夫,又来电话了,邓杨洋需要紧急出车到现场运转病人。没有一刻的迟疑,他放下筷子转身就投入到工作中。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响应,随叫随到,这些就像是刻在了骨子里的动作,没有时间迟疑,需要的只是马上投入急救工作,与时间赛跑。
转眼到了快要下班的时间,一位从外地转院的病人来到急诊科,邓杨洋细致地为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安排病床,和病人家属交代病情......跟值班同事交接好病人后,忙完了一天的邓杨洋终于获得了休息的时间。
急诊科永远都是繁忙喧嚣的
邓杨洋的工作不是特例
他的日常,就是每天在急诊室里
重复上演的日常
急诊科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却急诊科医生需要时刻保持冷静,迅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给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在这里能见证很多故事的发生,寒冷与温暖交织,无奈与希望同在。冲动与严谨,沟通与隔膜,几乎所有的浓烈的情感都在此碰撞。
邓杨洋:
九年间,我参与了急诊科的发展和成长,我们致力于优化急救流程,创新合作模式,国家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的高效运行,为患者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极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们还深入到社区、学校普及急救知识和健康教育,积极参与社会义诊等公益活动。疫情当前,作为急诊人更是义不容辞,奋战在抗疫一线。
建院110周年之际
邓杨洋深情寄语
一百一十载载峥嵘岁月
三千白衣砥砺前行
锻造了“江心医”的智慧和勇气
忆往昔,面对曾经的荣耀,我们沧桑缅怀
看今朝,直面时代的挑战,我们豪情依旧
往期回顾
●
●致院庆·向未来④林宇腾:“脚下泥多厚,老乡情就有多深”
●致院庆·向未来⑤贺瑜:缘起药学,一往情深
撰稿:谭淑欣
策划:统战宣传科
协助科室:急诊科
二审:急诊科陈发球、统战宣传科何家怡
三审:统战宣传科廖欣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