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淋巴瘤日 | 让淋巴瘤不再成为生命的羁绊
09.15.
世界淋巴瘤日
淋巴瘤主要危害青壮年及儿童,其发病率远高于白血病,是血液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原因,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年增长率为7.5%,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20万。按2019年数据统计,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5人/10万,死亡率为2人/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
淋巴瘤发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没有特异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流感、肺结核、肠胃炎、风湿病、皮肤病等,较高的误诊率往往带来治疗时机的延误,提高了治疗难度,增加了死亡风险,所以加大淋巴瘤相关知识的科普尤为重要。
国际淋巴瘤联盟、世界卫生组织(WHO)从2004年起,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世界淋巴瘤宣传日”,目的是帮助人们识别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淋巴瘤的全程管理
2021年1月“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在全国启动,2022年4月29日,汕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获批成为粤东地区首家成员单位。该项目旨在推进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至2030年,我国淋巴瘤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达46%”,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建设,实现淋巴瘤患者全程、规范化管理,切实造福更多淋巴瘤患者。为规范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制定了首个《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规范》,提出“患者导航员”模式,在淋巴瘤早期检测、诊断、住院治疗、出院后随访、治疗方案的调整、居家护理的指导、生活质量(QoL)管理、甚至临终,进行全程化、规范化的管理。
为了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我院“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进行淋巴瘤知识的宣教,血液科举办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患教会”。
在患教会上,血液科主任黎永谦深入浅出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如何发现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和全程管理的必要性。
患教会科普内容
01
及时就医
黎主任表示,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不明原因发热(体温超过38℃)持续1周以上、盗汗、消瘦、乏力、皮肤瘙痒等,应及时到医院的血液科或淋巴瘤专科就诊!
02
如何确诊及治疗
要通过血液学、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最终通过取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淋巴瘤”;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对淋巴瘤进行分型,并对淋巴瘤进行疾病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最后作出适合患者身体条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来实施治疗。患者疗程结束后如何进行按时、定点、规律及长期的门诊随诊,一旦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后如何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及治疗。
03
全程管理的必要性
患者在长期治疗和随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何时治疗难判断、长期治疗难坚持、不良反应难处理、生活方式不恰当。这些问题患者都需要在专业的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化、综合性、全程的疾病管理,才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存质量。而且患者居家环境的温馨舒适、充足睡眠、平衡膳食,家中规范的饮食营养也非常重要。
04
乐观的心态
黎永谦主任表示,希望各位病友要有面对肿瘤的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目前对淋巴瘤的研究突飞猛进,治疗手段多样,各种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使淋巴瘤的治疗已达到了分子水平。如通过规范化的治疗,霍奇金淋巴瘤有90%左右的患者可以治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也有近60%的患者达到治愈水平。所以淋巴瘤被誉为“可以治愈的肿瘤”。只要患者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程管理,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的膳食、家人及社会的支持及爱护,淋巴瘤是可以战胜的!
提升对淋巴瘤的认识,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END
供稿:
血液科陈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