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多动症孩子的家庭行为管理
养育多动症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当多动、冲动、注意缺陷等症状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而家长又不了解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时,常常会觉得孩子没有教育好是自己教子无方,特别是经常被幼儿园或学校老师投诉、被同学家长“告状”,家长更是生气。孩子一到家甚至在接放学的路上,家长就开始数落、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事后却又后悔不已,这样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
如此情况久了,亲子关系渐渐发生质的变化,孩子对父母的苦口婆心“不长记性”,反而对父母的惩罚记恨在心,亲子关系走向对抗;也有些家庭,因为对多动症儿童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而导致家庭成员间的不和谐,家庭气氛变得紧张,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对多动症孩子的教育更是难以奏效。
对于多动症的临床治疗,除了药物、康复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我院康复科李民主任医师团队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常用的行为矫正有哪些方法。
1.正性强化法
每当孩子出现您所期望的行为或良好行为时,采用奖赏的方法可以产生强化良好行为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保持和巩固良好的行为。
对于多动症孩子来说,在生活和学校中,常遭受指责或批评,受到负面评价比较多,较少获得他人的赞赏,于是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多动症孩子的奖赏不能以正常儿童标准去看待,要降低标准,即与他们过去的行为相比,哪怕稍有进步就应立即奖赏,让孩子建立自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行为矫正不可能一步到位,家长需要抓住行为改善的细节,让孩子明确知道被奖赏的行为,同时要循序渐进,为他们设定下一个要改善的目标。
通常正性强化法需要与下面的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结合使用,但一般正性强化法使用频率要高于后两者,这样才能是多动症孩子容易接受行为矫正。
2.暂时隔离法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及时将其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地方以示“惩罚”,如屋内一角。需要明确指出隔离设定的时间,年幼儿童参照每1岁隔离1分钟,隔离时间到仍不能达到效果的重新设定时间,直至安静下来。
通常对于幼儿或初入学儿童采用此方法,一是让孩子知道不良行为的后果,同时让他们离开不良场景,有助于缓解情绪,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惩罚措施。
3.消退法
即停止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正性强化,从而使那些不良行为逐渐消失。消退法常用的是不予理睬的方式。
例如,当多动症孩子大哭大闹时,家长试图哄骗或满足其无理要求就是对哭闹的强化,有的家长对哭闹的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家长间当面争执,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正确的做法一是家庭教育意见要统一,二是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另外,抓住适当时机很重要,如孩子由大哭大闹转成低声抽泣时,家长就要及时回应,让孩子知道大哭大闹没人理睬,而不哭不闹就能得到父母的关爱。
4.示范法
即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帮助孩子模仿和学习。
在家庭中,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到既讲民主又有原则性,家长的行为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可以鼓励孩子寻找身边的“好朋友”“好同学”,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向行为良好的同伴学习。
(文章图片摘自网络,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参考《医教整合让ADHD儿童健康成长》)
有需要的家长,请可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咨询和评估咨询。
联系我们: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周五、周六上午,周二下午
预约方式:微信关注福建省儿童医院公众号,进入康复科预约挂号
门诊地点:福建省儿童医院门诊部4楼康复中心
联系电话:0591-86112178
/////
撰稿:丁怀利
校稿:肖华香
编审:毕莹赟张文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