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踮起脚尖走路的少年,终于能“接地气”走路了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是家人对生活及未来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几乎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这对于脑瘫患儿的家庭来说也一样。而一个康复归来,并融入校园和社会的脑瘫孩子,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种贡献。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案例,就是一个通过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后,回归家庭与校园的脑瘫孩子。
来自云南的星星(化名)今年13岁,是一名因早产、难产、缺氧导致的痉挛型脑瘫小孩。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分多种类型,其中大多属于痉挛型,占全部脑瘫患者的70%以上。痉挛型脑瘫患儿多表现为肢体紧张、肌张力高、肌肉痉挛、运动姿势异常、步态异常等,常有足下垂、内外翻、扁平足、走路时呈剪刀样步态、膝前弓、蹲伏步态等临床症状。这类脑瘫一般在经过早期正规、科学的系统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轻症患者经过规范化系统治疗能接近正常化,可以回归生活;中、重度者也可以改善和提升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继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由于当地医疗资源有限,星星一直没得到规范治疗。辗转多地求医,星星父亲张先生(化姓)偶然在网络上了解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在治疗脑瘫方面比较专业,便带着星星不远千里来到广州治疗。
我院脑瘫科二区副主任郑炳铃接诊后,对患儿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患儿智力水平差、流口水、不会讲话,还有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四肢僵硬、协调性差,双下肢外展受限,大量扶持下行走呈尖足步态、剪刀步态、蹲伏步态等;双侧腓肠肌痉挛试验阳性,双侧股直肌痉挛试验阳性,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下肢肌张力3级,肌力3级。外院头颅平扫(MR)提示:双侧脑白质发育不良。结合症状及检查结果,最终患儿被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
针对患儿的情况,郑炳铃团队决定先采取SPR帮助患儿缓解双下肢广泛性痉挛,降低双下肢高肌张力。
治疗方案有了,有个现实问题却不得不面对。原来,一直以来都是张先生独自带着星星生活,他们还是当地的低保家庭。自从星星确诊脑瘫后,多年一直四处求医,来到我院治疗前已经负债累累。面对手术治疗的费用,张先生一筹莫展,却更不想放弃可能让星星正常走路的机会。幸运的是,最终在相关爱心基金会的帮助下,治疗费有了着落!星星终于能够接受系统性、规范化的治疗了!
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郑炳铃团队为患儿实施“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患儿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下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可放平双足跟站立、行走,运动姿势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善。
经过两个月的间期康复,郑炳铃发现患儿仍存在局部的肌腱挛缩,独立行走时步态仍部分异常,四肢协调性及身体平衡性较差。为纠正不良的运动姿势,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郑炳铃团队于5月初为患儿实施“双侧大腿内收肌松解术+双侧腘绳肌松解术+双侧腓肠肌腱腹部松解术+石膏固定术”。
术后第四周,患儿顺利拆除石膏,郑炳铃为其定制了专业的足部矫形支具。为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郑炳铃还安排了儿童下肢机器人智能步态训练,让他能在早期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同时辅助以运动治疗、冲击波、站床、电疗蜡疗、针灸等综合康复训练。
通过手术+康复训练后,星星肌肉痉挛的症状已得到明显缓解,行走尖足步态也得到矫正,下肢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站立、行走功能较前进步。他的多方面康复,为他回归生活和校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瘫手术加康复,治疗效果事半功倍!”郑炳铃一再强调,脑瘫治疗一直主张的是“无康复、不手术”,因为术后康复的质量不同,最后的效果会有明显差异。以痉挛型脑瘫患者为例,对于满足手术指征的患者,通常给予SPR术和肌力肌张力调整手术治疗,术后要求患者必须强化康复训练,一般至少3个月到半年,以更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第一,强化训练可以纠正患者异常运动模式:SPR手术可以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肌力肌张力调整手术能够纠正肢体畸形,但脑瘫患者多年的异常运动模式并没有消失。有研究表明,以往单纯手术而不重视康复训练的患者,由于异常运动模式的存在,整体治疗效果事与愿违。
第二,科学系统康复可以增强患者双下肢负重能力:下肢力量是行走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力量做支撑,行走不易发动,超负荷运动易出现关节、韧带松弛,重者出现肢体畸形。
第三,站位及行走动态的平衡能力:平衡是维持行走姿势的重要条件,需要持续的科学系统的康复强化。
有人坚信脑瘫从根本上治不了,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来略加改善,因此一味追求功能训练或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有人认为所谓的手术治疗就是肢体矫形;还有部分术后的患儿家长认为,手术后不需要训练等,以上现象既是部分患者家属的错误认知,也是囿于临床分科上的某种局限,以往病人“看到哪科算哪科”,获得的科普和治疗难免“碎片化”。
传统治疗脑瘫的方法有康复治疗、药物治疗、肉毒素及辅助器械等,因人体行走机制的复杂性,业界的专家共识认为脑瘫治疗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治疗,针对部分病情复杂的脑瘫患者,功能神经外科、小儿骨科、手外科、周围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贯穿脑瘫患儿的治疗始终,必不可少,但不是唯一治疗方法,外科手术也是脑瘫患儿治疗中的一个环节。业界专家认为,片面强调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某一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一劳永逸的功效,这些都是不客观、不科学的。治疗脑瘫,应该采取手术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专家简介
郑炳铃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行业协会中医中药管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康与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持及承担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金三项,发表论文近十篇。每年完成超过200台脑瘫及骨科等相关手术和超100例精准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擅长:1、脑瘫的规范化诊治及综合康复评估。2、早期行为发育异常和认知运动发育异常的综合评估与干预治疗。3、脑瘫多组合外科手术、成人肢体畸形矫形手术以及跟行足、拇外翻、平足症、马蹄内翻足、膝内外翻、蹲伏步态、髋关节脱位、上肢垂腕旋前畸形、外固定支架等各种肢体畸形的手术矫正和二次翻修手术。4、脑瘫、自闭症、精神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言语障碍等疾病的外科手术与康复一体化治疗。
方杭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住院医师
毕业于韶关学院医学院,从事创伤骨科、矫形外科及神经外科多年,熟练掌握创伤骨科、骨关节损伤、常见慢性骨科疾病及颅脑外伤的诊断与治疗。在脑瘫的诊治、临床分型及功能矫形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地针对脑瘫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药物及康复等综合治疗。
扫码添加方杭医生微信,立即咨询
作者:脑瘫科二区周强
排版:kb
医院简介
三级公立脑专科医院
非营利性医院、事业单位
暨南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九脑科疾病与康复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使命:一切为了大众健康
发展理念: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官网:http://www.999brain.com
咨询电话:86(020)62323939(24小时)
订阅号:GD999NAOKE(关注后可咨询、预约)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上一篇:我院脑瘫科专家赴阳江开展义诊活动
下一篇:奇怪的眩晕症,病因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