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小毛病,或藏大问题,6类人要特别注意这个病
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
贫血经常被人们提及
但似乎却不受大家重视
张嬢嬢说:时不时感觉脑壳昏,特别是坐久了起来
怀疑自己有点贫血
屋头的人劝她去四医院看看
她却说:炒个血皮菜猪肝儿补一哈就是
王老师发现最近老母亲脸色没得好对
问老人家要不要去四医院检查一下
老母亲说:没得问题,可能是贫血,煮一锅红糖水,多放点枸杞、枣子,喝了就要好。
以上这些看似“天经地义”的治疗逻辑
经得起医学推敲吗
今天
市四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陈艳梅医生
就要来给大家讲讲贫血那些事儿
医生简介:
陈艳梅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进修学习,担任自贡市血液专委会委员,发表多篇医学论文。擅长: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出凝血等疾病的诊治。
陈艳梅医生表示,贫血是世界各国普遍而重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高危人群为育龄期女性、婴幼儿和儿童。在我国人群中贫血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营养性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国内调查报告显示,6月至6岁婴幼儿的营养性贫血发病率可达43%,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达11.39%,而妊娠期女性发病率达19.28%。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血红蛋白(Hb)无法将足够的氧运送到组织,从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人体中的血红蛋白主要位于红细胞,因此,贫血也被称为低血红蛋白症。
贫血有很多种类型,每种都有不同的病因。贫血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从轻微到严重都有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长期慢性贫血的症状不易察觉,如果怀疑有贫血,应该及时就医,因为它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警告信号。
出现以下6种症状可能是贫血
01
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活动耐力减退是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02
皮肤黏膜苍白,皮肤黏膜、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是最常见的客观体征;此外,还可有皮肤干燥无光、毛发干枯和过早灰白,以及一些典型的体征,比如匙状甲、牛肉舌、镜面舌等;
03
心慌气短、头晕眼花;
04
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减退,手足麻木感觉异常;
05
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异食癖;
06
其它:伤口愈合缓慢,容易感染,月经失调,水肿等。
6类人要警惕营养性贫血
临床上,营养性贫血较为常见,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营养性贫血,而以下6类人尤其要注意。
1
老年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79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贫血的发病率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病率更达到45%。
老年人尤其患有慢性病者,本身就存在缺氧状态,如果再发生贫血,其原有的慢性病就会加重。因此老年人要特别重视贫血,及早发现和治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
素食者
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B12,其中的铁又不易被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因为缺铁和维生素B12患贫血。
3
孕妇
孕期的一些生理现象,如血容量增加、孕早期呕吐等,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相对降低。孕妇在补铁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并适量添加叶酸补充剂。
4
婴幼儿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更多的营养,但他们食谱比较简单,食物范围较窄,如果不重视摄入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就容易贫血。
5
月经过多妇女
育龄期女性每个月都会面临月经来潮,如果月经量过多或经期过长,淋漓不净就会导致身体失血过多,如果长此以往不做处理可能会导致机体缺铁,出现缺铁性贫血。
6
患有痔疮或解黑大便人群
痔疮出血或者近期有解黑大便的人群,如果出血头晕乏力,心慌气促,那一定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贫血,大便带鲜血或解黑大便这是痔疮或消化道出血的表现,长期不做处理也会导致机体缺血,出现缺铁性贫血。
如何预防贫血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贫血疾病的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非常有益处。
01
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要有规律,在保证营养的摄入上要均衡而广泛,避免偏食和挑食;
01
贫血的患者想要增加血色素,就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患者可以吃些韭菜炒鸡蛋,不但可以摄入铁元素,还有充足的蛋白质;
01
动物肝脏不仅含有丰富的铁元素以及蛋白质含,还有十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经常吃一些动物肝脏,可以补充各类人体所需的元素,能够有效的预防贫血的发生;
04
维生素C具有促进铁的吸收的功效,多吃一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品,能够有效预防贫血。
科室简介
专科专家门诊表
作者:陈艳梅
更多好看:
非必要不离市!自贡发布疫情防控最新通告——
注意!自贡核酸采样点有变化,更加便民快速——
*声明:
文中
部分【图
文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单位】删除。
*